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反映了西汉时期(     
武帝时尚书台的实权逐渐加重;设置大司马取代太尉,并附加兼职,如大司马(兼)大将军
昭帝、宣帝时大将军执掌军事,其职权也涉及政务,统领内朝
哀帝时大司马领衔三公之职
A.权臣乱政的根源所在B.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C.中枢运行机制的异动D.武将把持军政大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的宰相制度基本因袭隋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立,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同为宰相之职。高祖时期共有宰相十二人,太宗时期共有宰相二十八人,大部分是以他官兼、判或检校侍中、中书令者,“兼、判既非正官,亦属临时差遣”。贞观以来又常指定品级较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官员要按例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号,说明他们也是宰相。高祖、太宗还设立文学馆、弘文馆,常召一些名儒学士入宫禁讲论文义,备君主顾问。

——摘编自吴宗国《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武则天当权后,宦官开始掌传达出纳之任,参预政治。玄宗时期,任命亲信文人为翰林学士,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翰林学士正式参与朝政决策。到宪宗时期,正式设立由宦官出任的枢密使,职掌类似于门下省的侍中,在皇帝与宰相、翰林学士之间宣旨传奏。而中书门下(政事堂)居于禁外,宰相较多地成了执行官。可见中唐以来,政治中枢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摘编自戴显群《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

材料三   君权既尊,则辅相之权往往移于其所私暖。

——摘编自吕思勉《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唐代中枢机构演变的特点。
(3)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简析材料三的观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主张:汉代的三公九卿虽然也有机构,却是因人设庙,即先有宰相或三公,后有相府和公府。隋唐却是先有三省六部,然后再任命长官和次官,机构在前首长在后。对比两种制度,可知唐朝
A.丞相权力逐渐加强B.机构重叠,职权不明
C.政治制度趋向民主D.中央行政制度日臻完备
4 . 有人撰文指出:“李世民创制度、立谏言、重法制,分化决策权力,避免一言堂,用法治与权力制衡管理天下”。其中“分化决策权力”指(     
A.完善三省六部制B.完善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
C.实施朝议制度,善纳谏言D.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
2022-03-2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呈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其主题是(     
A.地方制度的沿革B.宰相制度的完善
C.官僚制度的进步D.中枢机构的演变
2022-03-05更新 | 353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汉武帝时的丞相田蚡位高权重,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他都随意举荐任命,以至于汉武帝都要和他商量能不能留一些官员让自己任命。为改变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中外朝制度B.推恩令C.刺史制度D.察举制
7 . 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这里的“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来讲主要指
A.中央集权大大加强B.决策程序更加规范
C.社会阶层流动加快D.打破门阀士族特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表:秦至唐“尚书”一职的演变状况,这反映了
时间演变
秦朝九卿之一,少府属官,掌管文书、传达诏命。
西汉领、录尚书事之名,侍从皇帝左右,发号施令
曹魏脱离少府而独立。
唐朝长官为宰相之一
A.行政效率的提高B.中央集权的加强
C.政治制度的延续D.中央机构的复杂
9 . 史料记载,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同时由皇帝临时加以名号的其他官员也成为宰相,唐中宗的时候,居然出现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这一现象
A.彻底瓦解了三省六部制度
B.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C.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集思广益,有利于科学决策
2021-12-03更新 | 311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初,三公位高权重,汉武帝任用尚书、侍中、中书令等心腹侍从以分三公之权,此后三公权力日益削弱。到魏晋南北朝,侍中、中书令、尚书令主持的三省正式取代三公掌握相权。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制
A.强化了皇帝的权力B.强化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C.同三公一样不利于君主集权D.增强了官僚制度的专业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