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唐初,由三省执掌国家政务,三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执行政令。后来,中书和门下两省合署办公。宋朝时期,门下和尚书两省逐渐被废止。这种变化反映了(     
A.政治体制受到现实需要制约B.唐宋君主权力呈现弱化趋势
C.政治体制的变动具有随意性D.相权增强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 . 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选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       
A.设转运司B.派文官任知州C.强化“四监司”D.设置枢密使
3 . 宋代,在朝廷形成了以中书门下掌行政、枢密院掌军政、三司掌财政的中枢分权格局。这格局旨在
A.实现崇文抑武B.缓和社会矛盾
C.解决积贫积弱D.加强君主专制
4 . 元代《中庵集》中记载:“天子理万物”,无法亲自处理之事,则交由中书代为。中书省,以天子之令,执宰天下,“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A.中书省出现擅权现象B.皇权独尊受到威胁
C.中央集权得到了强化D.宰相权力得到加强
2022-02-13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皇帝一般不在晚间进行专门的君臣奏对议事,从宋高宗开始,君臣议政增加了“晚朝”制度。这一变化在当时应对的重要问题是
A.加强皇帝权力B.解决军事困局C.提升行政效率D.缓和阶级矛盾
2021-12-04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2届高三11月质量普查测试历史试题
6 . 宋初统治者为分割宰相权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专掌财政的机构是
A.三司B.枢密院C.御史台D.政事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的正式官员,除非特有诏旨,不管本司事务,故称为寄禄官,简称官;职,也称帖职,用作文学之臣的荣誉衔;而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称差遣,也称职事官。这种体制(     
A.加强了封建专制集权B.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现象
C.提高了官员工作效率D.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8 . 元朝中央机构实行中书省制,中书省地位比起前代有很大提高,地方实行行省制;同时,进一步提高御史台的地位,与总政务的中书省、秉兵权的枢密院鼎足而立。由此可见,元朝
A.守内虚外,遏制割据势力B.恢复中朝制度,强化权力制衡
C.推行汉法,巩固政治一统D.弃用宋朝体制,扩大官僚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有
①设参知政事分掌行政权
②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都等同于宰相
③设枢密院掌管中央军政
④设三司机构总管国家财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朝赵普一人为宰相,太祖欲分其权,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政事堂设于禁中;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及其他行政机构,官无定员,也无专职,都由别的官以差遣的名义掌管其事。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使中央官员相互牵制B.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
C.提高中央政府的效率D.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