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朝形成了以皇帝和高级文官为核心的最高决策集团,这个集团从原则上排斥太后、宦官、外戚武将等群体,同时还按照一套严密的程序来制定和执行决策。这一设计旨在(     
A.建立平等的决策机制B.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
C.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D.维护政治秩序的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正因这一规定,所以当时没有出现宰相兼枢密使的情况。宋初规定权臣不能兼任两职,意在
A.抑制朝中武将势力膨胀B.防止大臣权重而威胁皇权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宋仁宗年间,群盗劫掠高邮。知军晁仲约预料无法抵御,就让官员和当地富绅备酒肉出迎,酒足饭饱之后,群盗离开高邮。事闻于上后,当时的枢密副使富弼要惩罚晁仲约,但参知政事范仲淹不同意,认为这一行为是无奈之举。这从侧面反映了宋代
A.地方实力不够强大B.中央官员相互制约
C.政局动荡有所加剧D.官员勾结贪污腐败
4 . 宋太宗时期,有宰相九人,但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有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五十多人参与这个宰相群体。这一做法旨在
A.强化集体议事制度B.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C.削相权以强化君权D.践行重文轻武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古制,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日:“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由材料可知宋太祖在位时意图
A.建立宰相群体议事制度B.建立内朝,分割相权
C.强化皇权,降低宰相地位D.废除宰相,权分六部
7 . 史学界学者普遍认为,宋朝皇权膨胀以太祖、太宗两朝表现最为明显,真宗以下,皇帝不再拥有开国创业之君的特殊权威,士大夫集团反而往往以“祖宗之法”为武器,尽量将皇权的行使约束在制度范围之内。这一变化反映了
A.儒生开始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B.官员选拔方式发生变化
C.士大夫阶层政治主体意识增强D.皇帝权力日趋走向衰落
2021-10-26更新 | 1337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统练三历史试题
8 . 御史和谏官是中国古代检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御史职责主要是监察百官,谏官职责主要是匡正国君得失。宋代台谏合一,将原本宰相所举荐的谏官变为皇帝亲擢,这种转变使得(     
A.中央集权削弱B.君主专制加强C.增大御史权力D.扩大宰相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行政中枢是一个王朝行政的核心。下列各项中描述宋朝行政中枢的是
A.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被削弱
B.确立三省六部制,职权分工明确,彼此相互制约
C.设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管财政,分宰相权力
D.设立军机处,使其成为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人邵博在《邵氏闻见后录》中记载,古制,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日:“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随后,宋太祖
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B.废除宰相,权分六部
C.依决策程序分割相权D.分化事权,强化皇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