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宋时期大力推行“恩荫”之制,所有高级官员都可以荫若干人做官或进官,而不拘子弟乃至亲戚门客。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恩荫”之制
A.是宋代选拔官吏的主要方式B.是产生“冗官”的重要原因
C.扩大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D.使科举制难以发挥作用
2 .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句描述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取代的是哪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21-01-24更新 | 139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东晋南朝时期,士人忠节观念淡化,“其视国家禅代,一若无与于已,且转借为迁官受赏之资”,但孝道盛行,形成了“亲先于君,孝先于忠"的观念。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B.南北民族矛盾的激化
C.门阀士族制度的盛行D.三教合流局面的形成
2020-11-1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曹魏之时的察举一途,既包括卢钦、杜宽等高官世族子弟,也有杨丰、杜基等父祖不详之普通士人。高堂隆作为一牧牛之民户“年七十馀,有至行,举为计曹掾(郡财政会计)”。这说明曹魏时期
A.人才评定标准的客观性增强B.地方官员的选官权力有所扩大
C.制度设计推动了士族的形成D.社会阶层流动的路径依然有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初选官沿袭秦制,重在军功,故“公卿多起于屠贩”。随着军功地主的没落,汇武帝时,开始推行“以儒取士”的察举制,并逐渐发展成为完善的选官制度。汉武帝此举
A.旨在解决西汉的王国问题B.削弱了门阀士族势力
C.践行了“天人感应”理念D.适应了集权政治需要
6 . 据《南齐书》记载:在凭“世资”取官的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A.平民没有上升的空间,缺乏入仕途径
B.为平民入仕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
C.为新生政权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
D.使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9-11-06更新 | 106次组卷 | 28卷引用: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B班)上学期周练1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九品中正制”相关的是( )
A.龙生龙,凤生凤B.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2019-01-30更新 | 163次组卷 | 23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中国封建时代某种选官制度的选才程序。此图可反映出
A.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
B.九品中正制选才程序具有严谨性
C.九品中正制的选才标准是依靠门第
D.士人们普遍关注和追求进士科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