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
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D.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
2020-01-17更新 | 1486次组卷 | 53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以最小的冲突完成了对社会管理者的选拔,且完成了一个以智力取代门阀的准绳的建立。”这一制度
A.标志着官僚政治的确立B.制约了读书人自由流动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19-12-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自我检测
3 . 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B.“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宫把卷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最“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核心元素是
A.考试选拔
B.公平竞争
C.注重文化
D.传播儒学
2019-11-08更新 | 303次组卷 | 6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夷陵中学高一10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朝诗人孟郊在七言律诗《登科后》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时孟郊已46岁。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引领人们的价值观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冲击了士族门阀制度
6 . 白居易曾就“得州府贡士,或市井之子孙,为省司所诘。申称群萃之秀出者乎,不合限以常科”的事实,拟作了如下判词:“惟贤是求,何贱之有?况士之秀者,而人其舍诸?惟彼郡贡,或称市籍,非我族类,则嫌杂以萧兰,举尔所知,安得弃其翘楚?诚其恶于稗败,谅难舍其茂异。”这表明了
A.白居易称赞科举制能够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B.白居易认为科举制下无论出身如何都有机会中举
C.白居易为工商类子弟能参加唐代科举而辩解
D.白居易抨击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名不副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马端临的《文就通考·选举考》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其弊三也。”此记载指出了
A.魏晋九品中正制使豪族垄断仕途形成了门阀政治
B.唐代进士科考重视诗赋文章,考试科目欠缺实用性
C.汉察举制令地方宫举孝廉,束缚了士人的品德砥砺
D.明清科考以八股文为主,禁锢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2019-09-16更新 | 334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寒假作业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统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
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
B.承认私学教育的合法性
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封闭世家大族入仕途径
2019-09-15更新 | 276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北省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科举制作为一种社会权力精英的遴选机制对近现代各国政体中的文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直接的、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度在宋代有了重大的发展,宋太祖确立殿试制度,加在省试之上,使科举取士变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使科举及第者直接成为“天子门生”,进一步摧毁考官和考生之间的座主、门生关系。针对唐科举门资取士的弊病,逐步取消资格限制,贯彻“取士不问家世”的原则。设置考试新章法,如考生搜身制、考官隔离制、试卷糊名、誊录制。科场文体从侧重“诗赋”代之以“经义”、“策论”。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任用方式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因政党更迭而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而科举制实行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开取士,惟才是举。比起贵族等级制或君主赐官制等选官制度来,科举取士无疑具有其优越性。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奎奈还曾直接主张欧洲引进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科举从形式上看相当公平,同时可以保证行政管理人员维持较高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因此引起西方人的兴趣并受到赞誉。英、法、德、美等国曾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发展的表现,指出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美国家借鉴科举制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2019-06-10更新 | 12763次组卷 | 212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