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人考据,两宋时期50%以上的进士出身于平民,明清时期43%的进士出身于贫寒家庭。据此可知,科举制
A.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强化君主专制主义制度
D.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2018-10-11更新 | 243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金东方高中高一9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唐代学校分六种,其中“四门学”招收低级官员的儿子和普通民家的聪明子弟,学校来的“生徒”是其取士的主要来源之一,“生徒”能通一大经以上者都给官做。由此可知
A.平民有机会步入社会上层
B.唐朝官员的入仕途径多样
C.唐朝的“生徒”人数众多
D.官僚体系已出现膨胀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下表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
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此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2018-06-09更新 | 10857次组卷 | 163卷引用: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4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第三场考《四书》《五经》义,这次考试
A.强化了知识分子对清政府的政治认同
B.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定了人才基础
C.充分暴露了清末科举改革的虚伪面目
D.折射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努力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相结合。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2018-05-05更新 | 486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合格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的官爵和门第。隋唐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九品中正制的完善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2017-12-23更新 | 159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对该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孝廉是这一制度的核心标准B.诱导了经商逐利的社会风气
C.阻碍了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D.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许多成语典故都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相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美梦等,该制度
A.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B.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C.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
D.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2017-12-04更新 | 11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金东方高中高一9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