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时有“杏园宴”的活动,主要内容是探花,即同一榜进士中选出两位,称作两街探花使,让他们骑马遍游长安城内外名园,摘取名花。这反映出(     
A.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关注B.制度设计影响社会习俗
C.科举制蜕变助长奢靡之风D.世人接受社会变迁现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2023-10-30更新 | 999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新丰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唐宋科举考试中,在礼部贡院南门标示出需要回避的亲族名单,名单上记录的士子不再与一般士子一同参与由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而是参加由吏部考功员外郎单独为其主持的考试,称为“别头试”。这(     
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B.提高了参加科考的门槛
C.确立了科举考试的权威D.凸显了人才选拔的公正
2023-08-29更新 | 1615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景德四年(1007)《亲试进士条例》规定:“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元祐年间苏轼知贡举,本欲录取门生李廌,但李廌却名落孙山。对此,苏轼曾作诗云:“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由此可见当时(     
A.科举受到新旧党争的影响B.科举竞争日益激烈
C.科举取士被权贵阶层垄断D.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钱穆的《国史新论》认为某一制度的意义主要有:“(一)是用客观标准,挑选人才,使之参预政治……(二)是消融社会阶级……(三)是促进政治统一……”关于此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B.体现了人身控制的松弛
C.维护封建统治长治久安D.保障了社会公平与公正
2023-03-03更新 | 3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隋唐时,收集了以下资料,据此判断,该小组的学习主题是(     
内容
中央官制三省体制三省六部制
选官制度创立科举制武则天发展完善科举制
宰相议事三省长官、副长官参掌朝政知政事官与政事堂制度
A.制度的传承B.隋唐的盛世
C.官吏的选拔D.权力的运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高宗时期,大臣刘晓评述当时士风专注“驱驰于才艺”,以致出现“朝登科甲而夕陷刑辟”的情况,并认为“日诵万言,何关理体;文成七步,未足化人”。这实际上(     
A.提倡关注官员文化素质B.提出了复兴儒学的希冀
C.要求反思当时选官制度D.主张以科举来引导士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明史·选举志》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命题试士。”士子多半只读程朱课本,甚至只能背诵程文墨卷。据此可知,明代科举制(     
A.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B.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C.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D.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表展示了唐宋时期“士”的转型,这些变化(     
唐代北宋南宋
精英的身份属性门阀学者——官员文人
社会成分世家大族文官家族地方精英
A.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体现社会阶层的流动
C.推动科举制更加严密D.表明社会风气更开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