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择吏》诗云:“一从择吏靠私人,便有名门万石君。……哪处没存宫暗宠,谁家不借祖余熏。”从这首诗反映的情况可以推知
A.贵族世袭政治加剧了诸侯割据B.地方推荐人才使官员道德水平低下
C.阶层固化倒逼考试选官的推行D.才学成为当时官员选拔的唯一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朝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写下了《登科后》一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描述了他登科后骑马巡游京城时那种志得意满的情景。孟郊得以“登科”的制度保障是
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21-11-08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宋宁波人汪洙所作的《神童诗》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诗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① 这种现象使得社会各阶层流动性增大,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 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③ 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④ 有利于社会上重学风气的形成,但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A.②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唐代科举以诗入试后,诗歌中经常可见歌颂帝德、盛赞礼乐、称贺祥瑞等内容,也多有士人抒发渴望被举荐提拔、盼望及第之情。材料反映试诗制度
A.提高了百姓的文化水平B.推动了诗歌创作功利化
C.成为了入仕的唯一途径D.体现了唐诗生活化倾向
7 . 宋真宗亲写《劝学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宋代进士汪洙也写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这些诗句反映宋代
A.重文轻武的不良风气B.鼓励读书人科举入仕
C.高度重视文学修养D.追名逐利的功利心态
2020-01-1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国史大纲》
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三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
——引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材料四 科举者,……专取四书刊号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回答:
(1)据以上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并说明选官标准的发展变化。
(2)试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上述材料对今天的干部选拔有何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