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梁启超说:“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莫如我……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争于学”。梁启超所说的“此法”(     
A.正式形成于隋文帝时期B.唐朝时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C.宋朝时“取士不问家世”D.明清分初考、再考与通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制度须不断生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

——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概括作者对科举制的观点,并选择一个谈谈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看法或建议。可以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启示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自拟论题,论述有据,论述准确,表达清晰)
2022-10-31更新 | 285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复习好卷)-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选择性必修1)
3 . 两汉实行州都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官员特权受到否定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2022-10-26更新 | 3302次组卷 | 288卷引用:专题02中西方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
填空题 | 适中(0.65) |
4 . 科举制度的废除
(1)1898年,清政府加设____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在____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原因:____的传播和____的开展。
(2)1901年,清政府实行____,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3)____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城乡各处遍设____,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____
2022-09-1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二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元代科举在各考场均设置考试官、监视官、封弥官、誊录官以及有关的工作人员;主办机构的各个部门相互监督;入试举子除允许带指定的文典外,其余的书籍、文字一律不准带入。其意在(     
A.确保考试公平公正B.树立元政府良好形象
C.防范官员徇私舞弊D.选拔有真才实学官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表可知,清代湖北地区
清代湖北部分地区进士和书院分府统计表(     
府名进士人数占全省比率/%书院数占全省比率/%
武昌265212011.5
汉阳28422.5126.9
黄州33526.54023
德安937.484.6
安陆1199.4179.8
襄阳221.7158.6
郧阳60.584.6
荆州1088.6105.7
荆门171.3137.5
宜昌40.3158.6
施南90.7169.2
总计1262100100100

A.书院制度推动私学发展B.书院教育存在地域差异
C.官府重视对人才的培养D.进士培养水平全国领先
2022-07-23更新 | 283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朝科举中允许士子向主考官自荐。宋朝选官考试实行了糊名、锁院、誊录等制度,对于世家子弟的应试者更加严格管控,甚至还要加试。由此可见,宋代科举(       
A.注重选拔最优秀人才B.防范世家子弟进入仕途
C.更加强调公平与竞争D.旨在防止考场徇私舞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初,朱元璋在科举考试的内容中增加了自己的著作《御制大诰》,一度下令删除《孟子》中约三分之一的章节,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并将孟子牌位逐出文庙,令其不得配享。朱元璋此举旨在(     
A.削弱儒学的主导地位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选拔实用型政治人才D.完善科举考试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古时应试者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取得第一名,连得“解元”、“会元”、“状元”,俗称“连中三元”。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唐太宗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B.培养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C.扩大了封建社会统治基础
D.新中国成立后被彻底废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武则天爱好文学,喜用文士,曾在进士科中加试杂文,但后来多次停试杂文,以期通过“断浮虚之饰词”来更好地发现“实用之良策”。这表明当时的人才选拔(       
A.取决于统治者的喜好B.服务于现实需要
C.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D.推动了文学繁荣
2022-07-01更新 | 391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