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1 道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面是某一朝代前期的进士分布图。下列说法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A.科举成为主要选官途径B.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D.南方得到了进一步开发
2024-05-15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上第二单元测试卷B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时代)士族人物几乎垄断了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郎及中书省中书舍人以上的显要官职。在选举制度上,资品的评定完全演化为以血缘关系区别的门第高下为标准。官职的清浊、升迁之速,完全看门第是上品还是卑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建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举荐,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把考试、读书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科举制选官的依据及其影响。
2023-10-24更新 | 233次组卷 | 2卷引用:纲要上第二单元测试卷A卷
23-24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选官春秋。

材料一   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考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五代〕《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

材料二   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

——〔元〕《通制条格》卷五《学令·科举》

材料三

图片说明:左图是老北京的一款游戏“升官图”的部分截图,玩法类似于“大富翁”。图上有各种官位名称,玩家从白丁(平民)开始,通过掷骰子随机决定升降,最终可上升到三公之位。当走到有些官位时玩家可以快速升官,而有些官位则升迁不易,甚至可能降职。
(1)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请将下列选官制度与时代相对应(填字母)。

A察举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世官制       E军功爵制
①: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
(2)材料一和材料二涉及什么选官制度?两位论者对该制度的态度有何不同?请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分析论者为何会持这样的态度。
(3)“升官图”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否有史料价值?通过“升官图”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在使用“升官图”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2023-09-04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清两朝时期,中国的读书人若以秀才计,大部分时间不下五十万,如果把童生也算在内的话,则以百万计;他们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有所成就外,多数人成为在各地基层生活的知识分子。这说明科举制(     
A.阻碍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B.未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C.有利于文化在民间的传播D.束缚了广大士人的思想
2023-03-20更新 | 488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太宗至唐高宗前期,官学鼎盛,私学不显;从开元、天宝年间迄于唐末,具有应试倾向的私学广泛发展起来。这一变化得益于(     
A.选官制度的发展B.诗歌创作的鼎盛
C.社会阶层的流动D.官学地位的衰颓
6 . 下图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科举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世官制
2023-03-03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点点通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晋葛洪《抱朴子》之《审举篇》是一篇探讨选官制度的颇有价值的文章,文中提及:“秀孝皆宜如旧试经答策”“今孝廉必试经无脱谬,而秀才必对策无失指,则亦不得暗蔽也……假令不能必尽得贤能,要必愈於了不试也。”这一见解(     
A.在一定程度上与唐代科举制体现的精神一致B.强调察举制有利于公平竞争
C.彰显了选官制度的革新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D.肯定了确立察举制的合理性
8 . 有学者指出,宋朝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的同时,应科举制度发展而兴的士大夫官僚阶层崛起,这一社会统治集团是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现象。新兴士大夫官僚阶层的佼佼者往往学富五车……该学者认为宋朝科举制度(     
A.消灭了门阀士族B.扩大了录取人数规模
C.完善了考试程序D.推动了文官政治发展
2023-02-24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点点通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各种选拔人才的标准,或以血统,或以军功,或以赀财,或以德行,或以才干等。除夏商周时期是以血缘为唯一标准外,其余大部分时期,德与才都是文官选拔标准的主旋律。夏商周三代官吏的选拔范围严格限制在血缘关系之内,他们遵从的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官职高下的“亲贵合一”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国纷纷摒弃以血缘为标准的选拔制度,打破了贵族制人事制度下的等级界限,使一些有才能而出身卑微的人得到重用。隋唐时期,创立了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入宋,工商杂员子弟亦被允许报考,甚至僧侣道士也能应试。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治国关键在于选拔和任用官员,国家机关是由大小各种官吏管理运转的。官吏的好坏称职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管理的成败。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实行常任文官制,一般只对普通文官即“下级官吏”实行考试,而“委任官”亦即政务官则通过直接选举或委任制产生,这具有严重缺陷。实行考试制度,不仅能保证人民选用德才兼备的“专门家”组成国家官吏队伍,且符合中国国情和传统。在孙中山看来,考试是实现平民政治、平等政治的美意良制。考试以其公平性在形式上为无论贫富贵贱的人提供了一个均等机会,特别有助于社会底层成员通过努力读书实现社会阶层流动,改变自己的地位。

       ——摘编自魏春明《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文官选拔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力主考试选用官员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一个国家文官选拔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表为唐、宋两朝科举取士及由进士入相的人数变化统计情况。这反映出宋代(     
时期登科人数宰相人数进士出身的宰相人数
唐朝660312322
宋朝45640135111
A.推行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B.考试程序及录用更趋公平
C.国民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得以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