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唐宋科举考试中,在礼部贡院南门标示出需要回避的亲族名单,名单上记录的士子不再与一般士子一同参与由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而是参加由吏部考功员外郎单独为其主持的考试,称为“别头试”。这(     
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B.提高了参加科考的门槛
C.确立了科举考试的权威D.凸显了人才选拔的公正
2023-08-29更新 | 1398次组卷 | 24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四部分新考法专练1传统文化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代出现了以山林、寺院为中心的大规模的民间讲学组织——书院,书院不但有名师,有图书,有学舍以居诸生,而且有仓縻以给诸生。这说明唐代(     
A.私学教育繁荣B.科举取士的衰落C.教育体系完善D.社会教育多样化
2023-05-06更新 | 500次组卷 | 6卷引用: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择题专练50题)-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书有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记述

记述

出处

“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其爵名:一为公士,二为上造……十九关内侯,而是为彻侯。”

《史记·秦本纪》

汉武帝即位后,“诏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才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

《汉书》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

《三国志·魏志》

材料二   隋唐在官吏选拔上最大的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科举制为自我推荐,即史书所谓的“怀牒自举”,以考试定取舍。唐代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两种人:一是由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在读生员,二是身家清白符合报名条件经州县审查合格的普通百姓。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者记述的选官用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科举制创建的意义。
2023·山西临汾·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宋代,皇帝叫官家,丈夫叫官人,顾客叫客官,观众叫看官,几乎弄得无人不官。这种官本位(以官员身份为价值标准)社会文化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A.科举制的发展B.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C.官员数量众多D.社会身份趋于平等
2023-02-20更新 | 508次组卷 | 4卷引用:考前必会历史题模块一高考历史热点专题一中国古代史热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代科举,命题较为随意,“诗赋题不皆有所出,或自以意为之”。而北宋规定“诗、赋、论于九经、诸子、史内出题”,对命题的范围作出明确规定。金代科举也规定“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这主要反映出,科举(     
A.制度设计适应统治需求B.以德才兼备为选拔标准
C.命题范围渐趋缩窄僵化D.内容不再考查诗赋题目
2023·广东深圳·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高宗时期,大臣刘晓评述当时士风专注“驱驰于才艺”,以致出现“朝登科甲而夕陷刑辟”的情况,并认为“日诵万言,何关理体;文成七步,未足化人”。这实际上(     
A.提倡关注官员文化素质B.提出了复兴儒学的希冀
C.要求反思当时选官制度D.主张以科举来引导士人
2023-01-10更新 | 929次组卷 | 14卷引用:政治篇命题情境05选官用官-【小切口大历史】备战高考历史命题情境分类强化训练
填空题 | 容易(0.94) |
7 . 选官制度:科举
____考试→提升官员____;推动社会____风气的发展
②相对公平
③提升____地主地位→扩大了____基础
④推动文官政治的形成
⑤推动了士族社会转向____社会
2022-12-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笔记05隋唐时期-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中国古代史超清脉络期末复习必备笔记(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明代地方上不赴京参加会试的居乡举人群体中,存在“虽得科贡者,亦不知重”的现象。明中期以后,地方官府划拨专用经费,为举人们提供稳定的赴试资助。这一举措旨在(     
A.加强社会控制B.减少中央财政支出
C.完善科举制度D.提高人才选拔标准
22-23高三上·黑龙江齐齐哈尔·阶段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历代有关科举制度史料。

朝代出处史料
唐朝《通典》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
两宋时期《金史》辽起唐季,颇用唐进士法取人。……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终金之代,科目得人为盛
明朝《明实录》科举是国家取人材第一路,不可滥
清朝后期《梦蕉亭杂记》末世不察,至薄帖括为小技,而未审先朝驾驭英雄之彀,即在乎此。科举一废,士气浮嚣,自由革命,遂成今日无父无君之变局
民国时期《孙中山全集》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实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唐书》所记载的830名唐代进士中,丘族子弟达589人,占总数的70.96%;小姓约109人,占13213%;两者合占84.10%,寒素家子弟132人,仅占总数的15.9%。这表明,士族子弟在九品中正制瓦解后,在门阀势力屡遭压抑和打击的情况下,纷纷涌入科举行列,并凭借其深厚的家庭文化素养、家学传统及社会关系基础,在科举考试中获得极大成功。

材料二   唐朝一直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什伍”。唐后期,工商杂类入仕情况已出现,但制度上的限制仍未取消。北宋明确取消了这一限制,使过去一直被排斥于仕途之外的“工商杂类”子弟和边远地区的士人都有了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机会,可以说,到了宋代,科举取士几乎已无任何身份上的限制了。像唐代那样“或父子相继居相位,或累数世而屡显,或终唐之世不绝”的世家豪门在北宋已基本上消失了。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科举制的变化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