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美国学者柯睿格统计了南宋绍兴十八年(8年)《题名小录》和宝祐四年(6年)《登科录》,得出半数以上的进士来自平民家庭。该材料说明科举制
A.旨在维护平民的利益B.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D.彻底取消贵族特权
2022-04-19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高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有同学按时间先后顺序将“中国古代的主要选官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整合:

序号名称表述
世官制主要实行于先秦时期;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该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九品中正制实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予官职;该制度以门第作为选官主要依据,为士族政治的实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不利于中央集权。


参照①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②④的表述。
2022-03-1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选官制度标准办法选官权
夏商西周世卿世禄制血缘亲贵合一,世代相传奴隶主贵族
战国军功爵禄制军功军功、养士、客卿国军、贵族
汉朝察举制品德、才能察访人才,举荐做官地方官员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品第士人,按品授官中央官员
隋唐科举制才学分科考试,以成绩优劣取舍朝廷、中央

——摘编自邵长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   由于科举考试科目由朝廷设置、考试内容由朝廷确定并由朝廷最终决定应试者的去留取舍,从而从根本上剥夺了地方的取人用人权,垄断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职。科举制不再唯门第、财产是问,而是通过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来选拔官吏,这就在较大的社会范围内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才能之士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个比较公平的竞争平台和机会,客观上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上下流动创造了条件。同时,科举制下不断定期的、几乎面向全社会的开科取士,使大批中小地主及平民百姓的优秀子弟通过科考脱颖而出,参与国家政权。

——摘编自王自周《浅论科举制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以来中国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在封建统治方面产生的影响。
简答题 | 较易(0.85) |
4 . 分析科举制度持续运行千年之久的原因。
2022-02-11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等级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设规创制


(1)依据所学,说出上述三幅图片分别的制度。其中,字母A代表的是_______。
图一:___________图二:____________图三:_____________(填写相应的制度名称)。
(2)将下列制度填入框内相应划线处,完成提纲。(填写字母)a.图一        b.租调制       c.科举制       d.图二          e.两税法        f.九品中正制          g.租庸调制          i.
选官制度汉朝察举制为主
曹魏创立___(1)___
隋唐形成___(2)___
中枢政务机构秦汉形成___(3)___制度
隋朝确立___(4)___
宋朝___(5)___
赋税制度南北朝___(6)___
唐朝___(7)___
___(8)___
(3)有学者认为,从图一到图二图三的演变,是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参考示意图,你认为这里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2-02-11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隋炀帝大业三年,对科考下旨规定:“其见任九品以上官者,不在选举之限。”这一规定
A.提高了科考权威B.维护了选才公正
C.提高了考试效率D.促进了阶级对流
2021-12-17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唐代后期高级官员入仕方式统计表。这说明唐代后期
A.贵族对官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B.逐步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C.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门阀等级秩序退出历史舞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各国国家制度和国情不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方式各异,但也呈现出相互学习、借鉴的特点。

材料一   科举制度的实行结束了官僚地主依仗门第垄断仕途的历史,实行仕途开放开拓了中小地主入仕的途径,也给平民子弟提供了某种上升的机会,历代名臣学者,贫苦出身的不乏其人。科举制为国家开辟了广阔的人才资源,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这种选官制度使统治阶级成员经常不断地更新,社会上下阶层在合法状态中不间断地对流,从而相对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保持了封建国家机器相对的活力与效率。科举制度造成的文官政治,同贵族、武人政治比较而言,具有相对的清明度,封建王朝历经更迭,但封建中国的社会实体却不间断地延续着。明末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人,非常重视中国的科举制度,高度评价这种不论出身、财产、地位、名望等条件,唯凭个人学识进行平等考试、公开竞争政府公职的办法。它以考卷成绩为标准决定是否录取,带有一定的客观性、科学性。科举制度教育制度有机地溶为一体,整体上提高了官吏的文化水平,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教育、刻苦攻读的优良传统。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是由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来划分的。

——摘编自周少元、程雁雷《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嬗变与利弊》

材料二   当然英国也不是盲目的照搬中国的科举考试体制。它是对科举制在引用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性改造以便适合他们本国的国情……鉴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英国摈弃了儒家的人文精神而代之已更适合的公共服务精神的灌输。其次在考核内容上注重科学、哲学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的考察,以培养全面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人才。由于科举考试的“公开考试”、“平等择优”等原则的合理性及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文官选用方法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使得西方国家许多借鉴科举制而建立了现代文官考试制度,并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

——摘编自王亚楠《简析科举制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西方是如何借鉴中国考试制度的。
2021-12-0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教研联盟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秀才、孝廉从州郡中选拔出来后,在中央接受考试,考试成绩获得中正的承认后,成为乡品。大体上成绩甲等转换为乡品二品,乙等为三品,丙等为四品。他们经过艰难的考试,好不容易才获得乡品四品。而另一方面,世家子弟因清谈而活跃于社交界,唾手便获得乡品二品。结果,孝廉制度被包括于九品官人法之中,与其说是选拔人才,不如说是压抑人才,成为只有下层士人参加的选举。这样,九品官人法成为贵族运作的且只对现有贵族阶级有利的制度。

——摘编自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

材料二 随着门阀制度腐朽性的暴露,国家为了加强对地方社会的控制,必须有强力的官僚队伍支持和相应的选拔手段。州县长官不得辟署属僚,其任用权收归中央,中央吏部不断将大批有任官资格的人掌握在自己手中。隋大业初年,科举制应运而生,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终止,影响中国社会长达1300年。科举制是一个具有较强开放性的人才选拔制度,能把不同阶层的精英分子源源不断地吸纳到统治层内,统治基础不断扩大,官僚体系也获得了有效的代谢机制。为了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越来越多的人走上“识字一读书一考试”的道路,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由于百姓识字率的上升而相应地得到提高。比较偏远的云贵地区,其文化层次无法与先进的江南地区相比。中央政府基于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为保证相对落后地区文化的继起和发展,采取分区配额制,保证偏僻地区的权利和机会。

——摘编自牛建强《科举制是如何产生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九品中正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产生的背景及其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变化导致了(     
A.隋朝短命而亡B.唐诗繁盛辉煌C.市民文化兴起D.科学技术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