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朝阁臣的选任,万历以前大多是通过“特简”,即由皇帝不通过吏部,或由现任阁臣们推举、或由宦官们援引、或采纳大臣们的举荐、或由皇帝亲自选拔而直接下旨的方式任命。从万历开始,多是由“廷推”产生,即由吏部会同九卿、科道推举若干名人选,再由皇帝选择点用。内阁成员产生方式的变化侧面反映出(     
A.内阁政治地位提高B.官员选拔日益公平
C.内阁掌握了决策权D.君权受到朝臣限制
2 . 内阁制度在明朝永乐年间基本形成,仁、宣二朝时阁臣品秩和政治地位较之前有大幅提高,权力日重。该制度(     
A.动摇了统治根基B.强化了中央集权
C.加强了君主专制D.禁锢了百姓思想
3 . 明仁宗及以后,尽管内阁大臣多兼有六部职务,但朝廷规定“俱掌内制,不预所升职务”,即仅做皇帝的侍从之臣,而不到所升的六部等衙门去实地任职。此规定(       
A.削弱了内阁的政治地位B.维护了中枢体制的稳定
C.促进了内阁宰相化完成D.旨在提高国家行政效率
4 . 明中期以后,皇帝由司礼监下达到内阁的“意旨”即红本,如不经过内阁审批,就无法变成“圣旨”。这说明当时(       
A.内阁把持政务决策权B.司礼监从属于内阁
C.内阁的职能发生变动D.行政运作遵循程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曾有人向王锡爵(明代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传言:“上久不乐接士大夫……今幸有知公之一线,好在将顺,切勿自断其线头。”这表明,当时(     
A.宰相参政议政职能得到强化B.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C.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D.阁臣起沟通皇帝和外廷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代中后期,司礼监、内阁、六科对应的权力分别是代行批红权、票拟权、封驳权。批红之权属于皇帝本人,往往授权司礼监秉笔太监,但不由内阁票拟而中旨径出,六科是可以封驳的。这体现出(     
A.权力制衡关系的构建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D.宦官专权的局面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明朝内阁在一定时间内发挥过作用,但更多情况下却助长了皇帝的惰性。由此可以推知,明朝(     
A.内阁利于正确决策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发挥辅政功能D.权力结构混乱无序
8 .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威权在上,事皆亲决”。成祖时“奏章皆亲览,不假手他人”。宣宗时始有票拟之制,“凡有大事皆与群臣商议,面决可否”。宪宗以后“帝渐疏于政事”,于是票拟、廷议、廷推等决策方式日益重要,并演变成制度。这反映了(     
A.制度建设服从皇权需要B.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C.内阁大臣代行丞相职权D.决策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2023-03-10更新 | 2393次组卷 | 16卷引用:新疆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张居正在位时三子登科,被认为是操纵科举的结果。在张居正去世后,万历十年、十六年举行的科举考试中,众官员掀起前所未有的反对辅臣子弟登科的浪潮,并最终获得胜利,被禁考辅臣子弟及相关考官成为牺牲品。这一事件主要表明当时(     
A.人才选拔程序日趋规范B.官僚群体蔑视权威
C.辅臣权重影响科举公信D.社会公平得到彰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从明朝正德时期焦芳起,阁臣开始兼有吏部尚书之例,至隆庆年间高拱以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竞达三年,直接侵夺部权。此间虽然内阁的地位渐隆,但六部仍然受到皇帝的眷顾,有时在参与机要上竞获得比内阁更高多的信任。由是内阁、六部经常争权,职权界限不清。这(     
A.造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B.影响了明朝政府的行政效率
C.削弱了君主专制的权力D.加剧了朝政腐败与社会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