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在古希腊的政治结构中,公民是城邦的根本,强调其对自己“属于城邦”的政治角色的认同。而罗马人则强调对个人权利的保障,国家对公民必须提供保护和服务,而不是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更不是对城邦公共权力的掌控。这一状况(     
A.体现古希腊民主政治有局限性B.源于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的差异
C.说明罗马政治体制更趋于成熟D.反映古希腊民众权利受政治制约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0-07-09更新 | 11440次组卷 | 63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荷马史诗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在公元前6世纪汇编成册。从公元前5世纪起,每逢雅典四年一次的泛雅典娜节上,都有朗诵荷马史诗的节目。在现实生活中,古希腊人从荷马史诗中摘章引句,用以解答有关道德与行为的问题,甚至在城邦间的领土纠纷中引用荷马诗句来作为自己的有力证据。这表明荷马史诗
A.成为了共同历史文化心理的源泉
B.提供了政治准则和日常生活的样板
C.植根于城邦民主政治的时代潮流
D.铸就了全希腊的宗教政治道德宪章

4 . 人类文明在演进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发展模式差异很大。西周时期出现的“国”是在分封制度下,由周人驻防各地,凝聚而成。诸侯之下,又有卿大夫,每一层级均从上级授民授土取得权力,而每一级的主权都不完整。完整的主权只有周天子拥有,尊王是诸侯国政权合法性的依据。而希腊的城邦则是在一个地区内,若干村落聚合而为政治与经济的共同体。城邦是自卫的单位,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城邦居民侍奉同一保护神,以建立同群的认同。共同体的领袖大抵是雄杰之士,以个人的勇略、智谋、品德取得众人的信服。他们尽管被称为君王,但仍须耕作渔猎。

(1)结合所学,比较古代希腊城邦和西周诸侯国两种发展模式的不同。

希腊城邦西周诸侯国
形成途径
主权状态
首领产生标准
文化认同

材料二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比希罗多德晚出的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2)据材料二,分析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分析他们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

材料三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3)根据材料,比较两者观点的异同。

2018-01-01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