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91年,清朝确立了对漠北蒙古的正式管辖,但保留蒙古三大部首领汗的称号,在行政上依照蒙古之例编旗。蒙古原有若干部会盟的传统,编旗后盟长作为会盟的召集人,由皇帝在盟中诸旗中指定一人担任,同时起到代表朝廷监督各旗的作用。清朝统治者反复宣称“满蒙一体”,大力发展满蒙贵族的联姻关系,对蒙古王公百般优待,爵同宗室,使其成为清朝统治的得力柱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康熙帝曾说:“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   雅典卫城是古希腊文明的象征。

                              雅典卫城复原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施恩”于蒙古的具体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所体现的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
(2)仔细观察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雅典卫城在布局上的特点。其主要建筑的哪一特色为古罗马及后世建筑所继承并发展?
2019-04-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临海市白云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以中国为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出现是在经济发展中直接从氏族组织发展出来的。周人型则是:氏族、血缘组织化在地缘组织之中,汉语“国家”这个词的组成“国+家”,很有意义地反映了国家形成中的历史现实。西周春秋的国家仍是由城邦组成的,从一开始就有上下领属关系。诸侯分出去的城邦,受诸侯国君的领导,没有哪个国家对它的领土四至有清晰的观念,后在战国时形成领土国家。希腊的古代城邦,都是些独立的城邦国家,在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权力上,西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保存并发展下来,出现近代民主;东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却削弱、最后在实际生活中消失了,我们只有皇权而没有民主。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

材料二 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经济方面也无法独立,因而缺乏参政意识。……

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


时间会议女性比例
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10.4%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1.9%
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2.3%

——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三 1949年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新中国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新的经济秩序以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同时推行社会改革,在重建社会结构中,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通过“翻身”意识等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希腊相比中国早期国家形象的不同。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妇女缺乏参政意识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概括表格反映的1949—1959年中国女权状况。分析出现这状况的政治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塑造新国家形象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19-04-15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

材料在这些传统观点(即古希腊是工商业文明——引者注)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深刻的现实原因,即国内学者往往有意或下意识地将中国古代文明与西方古代文明乃至古希腊文明相比,由这两大文明的现代特征入手,由今而古,想当然地推出一个对立的结论,即现代中国经济的欠发达归咎于古代中国的农业特征,而现代西方文明的工商业特征则起始于它的根源,即古希腊文明。

我们所拥有的大量资料表明,希腊文明事实上不是一个商业文明,而是一个以农业为其主要社会与经济基础的古代文明。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古典希腊城邦的主要社会与政治力量即公民的主体是自由农民,而不是手工业者或商人……证据的第二点是,同中国古代一样,在古代希腊人的思想中同样存在着重农轻商的观念。事实上,希腊城邦同古代中国社会一样,是一个以农业而不是工商业为特征的社会。

——摘编自黄洋《希腊城邦社会的农业特征》

问题:

指出上述材料反映出的关于古希腊社会特征的两种观点,并说明导致两种观点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摘编自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围绕欧洲历史上的“国家观念”,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声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19-05-05更新 | 315次组卷 | 3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国土的块状分布,平原面积狭小,以及这些天然国土数量之多,事先给各种小块政治单元的形成创造了必要条件”,正是四分五裂的地缘分布和差异极大的地形、地貌,便希腊人长期以来习惯于城邦制的小国寡民的政治格局,甚至养成了城邦崇拜情节,以至于当建立大型政治共同体的任务被提到历史日程上来时,他们根本不可能表现出建立并维系一个大型政治共同体的愿望和能力”。

——摘编自虞崇胜、杨刻俭《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地缘因素探析》

材料二   由于地理条件便于攻伐,加之中国人自古就有追求大一统的强烈意识,各邦国都努力开疆拓土,以求统一天下。于是,强凌弱、众暴寡的吞邦灭国战争连年不断。通过兼并战争,合为战国七雄,最后,秦国扫六合定一统,成为一个疆域辽阔的领土大帝国。在这种诉诸灭国战争以求“天下归一”的历史环境中,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被采用和推广,官僚制逐步完备,国家权力日益集中于最高统治者手中,君主专制势必成为最终的历史归宿。

——摘编自程汉大《古希腊罗马为何成为宪政发源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希腊城邦政治的特点及形成此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在国家体制上的不同,并说明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较完备权力制约机制的国家(地区)。古希腊城邦中,议事会这一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受到公民大会制约。同时,后者也受到前者的制约,凡议事会所通过的罪和罚的判决案必须由法官送交陪审法庭,而陪审官的任何投票都应当具有最高权力。对官吏的审判,一般由议事会进行,但议事会的审判不是最后的,还可以向陪审法庭上诉。议事会还审查将于次年任职的职员资格以及9位执政官的资格。

——摘编自李勇《试论古希腊古罗马的权力制约机制及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材料二   发达的公民社会和深入人心的公民意识是权力制约机制能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生根发芽的土壤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社会基础。欧内斯特比埃里对此深刻地论述:“实现政治自由的最大危险不在于宪法不完备或者法律有缺陷,而在于公民的漠不关心。”权力对权力的制约从本质上讲就是法律对权力的制约,可以说法律是制约权力的最有效手段。当然,这必须是在民主国家、民主社会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的。

——摘编自程燎原、王人博《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

材料三   中国古代没有西方宪政学意义上的“限制君权”的理论。但是,先哲们提出的“重民”“平等兼爱”“立君为公”等限制君权的思想和由此形成的某些观念与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有时却起着与西方宪政学中“限制君权”理论某些相类似的作用。

——摘编自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权力制约的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权力制约机制形成所必备的条件,并做简要评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主要措施及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先秦时期与古希腊,在城市形态上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起源于血缘分封。城市居民基本属于同一部族,相互间是血缘部族关系,部落首领是家族的最高领袖,享有君主的权利。先秦时期,中国的诸侯国城垣内仅有的祭祀场所等公共建筑,其公共性质也很有限。古希腊城邦都自成一体,各自为政。城邦居民的主体为公民,相互间没有血缘关系(古希腊早期曾有过血缘部族阶段,后被打破)。古希腊城邦的城市建筑属于公共性质,城区规划有居民区、街道等,更重要的是拥有属于公共性质的神庙、剧场、广场等祭祀、娱乐场所。这已经是现代城市的雏形。

——据相关资料改编


材料二 在西欧,近代生产型城市是从工业村庄孵化而来,“工业村庄→工业城镇→工业中心”的城市化过程与“农村人口减少→农场经营规模扩大→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现代农业和农村同步转型并行不悖,具有原发性特征。中国具有赶超型城市化的一般特征,尤其是其生产性城市发端于传统行政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为了赶超先进国家,在政府主导下,集中主要资源和财力于大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形成“城市偏向”和“工业偏向”的发展战略,促进了大城市的优先发展,导致区域失衡,内需不足。这与西欧国家现代城市的自然演进有所不同。当今,无论是原发型城市或是赶超型城市均致力于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现代城市。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先秦时期相比,古代希腊在城市形态上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道路并归纳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