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弟说:“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我们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出你高贵的生命。”这句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
A.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B.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
D.法律的权威植根于历史传统
2018-03-10更新 | 891次组卷 | 35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罗马法中最为完备的是它的私法部分,其中关于妇女的立法主要集中在监护、婚姻和财产继承上,对后世各国有关妇女地位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说明罗马法
A.以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为出发点
B.充分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性
C.已经兼顾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
D.对妇女法律问题做了有益探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古罗马法规定,家父是家庭财产的唯一所有人,他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家庭财产,家子取得的财产不论来源,原则上均归家父所有。然而对于家子之债,家父却不一定有责代偿。这反映出古罗马法
A.注重人伦关系的渗透
B.突出男性成员的法律地位
C.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
D.用血缘亲情维护共和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罗马法学家认为,在适用于特定民族的市民法和适用于全人类的万民法之外,还有“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自然法,“而奴役是违背一切人都是生而自由的自然法的”。这反映了
A.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为一部自然法
B.天赋人权的思想理念贯穿于罗马法
C.使用中的罗马法丧失了自然法的精神
D.罗马法学家追求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
2018-01-30更新 | 195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西塞罗的观点体现了
A.罗马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人人生而平等的自然法精神
B.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初,主要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法调整社会关系
C.罗马在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形成了适用于境内各族人民的万民法
D.罗马法开始有章可循,出现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罗马法院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尊自由女神的雕像。在雕像的背后,镌刻古罗马法格言: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这反映出
A.罗马帝国统治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B.古罗马境内实现了人人平等
C.古罗马维护社会秩序的自然法理念
D.罗马妇女已经获得了公民权
2018-01-13更新 | 690次组卷 | 25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有人缔结抵押自身或转让物件的契约,而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那么当时所作的诺言不得违反”。《民法大全》规定,“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两则材料都体现了罗马法
A.保护私有财产
B.维护奴隶制度
C.强调契约至上
D.重视呈现证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十二铜表法》把作为辅助法的诉讼程序法排在前面,作为主体法的人法和物法则排在后面;后来出现的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则与此相反。此变化反映出罗马
A.阶级矛盾逐渐消除
B.思想启蒙运动出现
C.社会商品经济发展
D.法律规定长期不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恩格斯曾指出,罗马法虽然是奴隶制社会的法律,但它同时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法”。罗马法之所以能够获得近代伟人的高度评价,究其原因主要是罗马法的基本精神突出表现在其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以下各项与以上三种精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原则—公平正义
B.契约自由原则—公平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反对专制
D.维护法律公正—保证公民财产—调节经济纠纷
2017-12-08更新 | 133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5-2016学年吉林镇赉县一中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10 .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的著名政治家西塞罗曾说:《十二铜表法》是“必要的诗歌,小孩子可得而诵读之”。据此可知,该法
A.是口头流传的不成文法
B.是古罗马专门的儿童保护法
C.在古罗马得到普及
D.是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
2017-12-02更新 | 246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大安市第六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