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希腊城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考古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大约从9000年前,人类开始驯化墨西哥类蜀黍,初次驯化的玉米支系于6500年前以非完全驯化的状态开始了离开墨酉哥进入南美洲的旅程美洲域外作物本土化历程漫长
B雅典城邦举行多次部落比赛,各人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为争取自己部落的胜利共同努力,并在胜利后共享胜利果实部落竞技促使城邦凝聚力的提高
C公元1000年以前,美洲留下来的一幅地毯,每英寸含纬纱五百根,而中世纪欧洲的最高记录不过一百根阿兹特克文明优于欧洲文明
D1438年,法国国王颁布《布尔日国事诏书》,规定主教由法国教士团选举产生,取消教皇保留圣职与预先指定的权力法国排除了教皇对王权的干预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古希腊中后期,古希腊人更多地是关注诸如人际间的“友谊”“信任”“忠诚”和个人“智慧”“勇敢”等美德价值的实现,其个人美德实践的语境,多是战场、运动会或其他形式的集会、学园、政治辩论等。据此可知,古希腊的美德价值观(       
A.更注重对人的个性解放B.与社会价值观具有一致性
C.注重个人心性美德培养D.忽视了对公民道德的建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古代雅典为战争中阵亡将士举行隆重的葬礼仪式:一是举行盛装阵亡将士遗骨的棺材游行;二是完成祭祀后,雅典人选举最优秀的演说家发表赞美阵亡将士的演说。这一仪式
A.推崇厚葬的传统习俗B.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C.固化个人英雄主义观D.激发公民的城邦意识
2022-05-15更新 | 38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芮城县陌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份测试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在公元前6世纪形成的公民集体中,与农业有关的公民(包括奴隶主和自立谋生者)占有主要地位,雅典民主的发生、发展取决于公民集体的状况。”这一论述可用于说明
A.公民的素质决定了政体形式B.雅典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较高
C.农业是雅典民主的物质基础D.农业在古希腊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
2021-11-2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2021-10-28更新 | 322次组卷 | 107卷引用:2010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古希腊陶器上描绘的重装步兵赛跑的画面。它反映出古希腊
A.商品贸易往来频繁B.军事实力冠绝欧洲
C.尊重基本社会公德D.重视公民素质培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古希腊,城邦公共领域,也是政治领域。在诸如公共广场、神庙及文体活动等公共建筑里进行的活动构成了公民公共生活的全部内容。在这些活动中公民不仅感受到自己的政治权利,也体悟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反映了古希腊
A.公共活动推动塑造城邦精神B.公共空间面向全体公众开放
C.祭祀是公共空间的核心功能D.对文体活动的重视超过教育
2021-08-05更新 | 49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政治平等是商业平等的前提B.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现象
C.商业自由平等影响政治理念D.小国寡民必然导致平等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影响深远B.希腊的地理环境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C.希腊的地理环境导致民主制度产生D.希腊政治文明由地理环境所决定
2021-04-20更新 | 561次组卷 | 204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2020-08-26更新 | 41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