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克里斯提尼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蔡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找到以下材料,以此来说明古希腊陶片放逐法的实施情况。

材料一


材料二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雅典卫城北坡的一口井里,出土了191片刻字的陶片。这些陶片上全部写着太米斯托克利的名字,分属14个人的笔迹。

——据《人民政协报》

材料三   第一个与僭政无关而遭陶片放逐的人是阿里弗朗的儿子克桑施波……西马科斯的儿子阿里斯泰德遭受了陶片放逐。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陶片放逐法的利弊。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则材料在研究古希腊陶片放逐法方面的史料价值。
2021-12-0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梭伦改革规定贵族会议可以审讯阴谋推翻国家之人:并且制定了一条法律,规定公民在面对内争时,不能袖手旁观,要加入一方,否则剥夺其公民权,实际上公民只是获得了参与内争的权利,并没有决断贵族党争的权利。克利斯提尼改革规定:在第六个议事月,公民大会提案讨论是否需要实行“陶片放逐法”,如果表决同意,则在第八个议事月再一次召集公民大会,决定具体放逐谁。

——摘编自贾文言《浅论克利斯提尼改革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

材料二   雅典民主制的最大特色,即所谓“直接民主”或全体公民真正全面地直接参政,最后完成于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公民大会定为每周至少召开一次,来讨论决定当时的“国务政事”,陪审法庭的人数扩大为固定而又一年一改选的六千人。这相当于雅典公民总数的七分之一,庞大的陪审法庭随时审理每日发生的公务与私事方面的一切纠纷和案件。

——摘编自耿亮《对雅典民主制度的再讨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与克利斯提尼改革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民主制“最后完成于伯利克里执政时期”的主要依据。
2022-07-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克里斯提尼改变了由血缘关系组建部落的方式,按地域重新划分了十个部落。他从每个部落中选出五十名成员,组成五百人议事会,替代了原来的四百人议事会。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是公民大会,由年满二十岁的男性公民直接参加。每次公民大会都要审核城邦官员的工作,然后讨论国防、粮食供应等议题。在司法审判方面,每年须选出六千名年满三十岁的公民登记为陪审员,然后再依据案件性质,从中抽选出二百名、四百名、五百名陪审员作为法官审理案件,以杜绝徇私舞弊行为。到公元前500年时,雅典已经形成了民主政治,但民粹暴政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摘编自王莉敏《论雅典民主时期战神山议事会的职能变迁》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将联邦政府分成三个部门--立法机构的国会,以最高法院为首的司法机构和以总统为首的行政部门,三个部门互相“制约”。不仅如此,由诸州议会选举产生的参议院,即国会的上议院,时刻制约着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的众议院。而赋予各州在参议院同等的代表权,目的是让小州去制约在众议院中有许多代表名额的大州。

——摘编自[美]海斯等《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克里斯提尼改革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邦宪法是如何使现代美国政制突破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的。
4 .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希腊人注重实践,创造了辉煌面多样的政治制度:罗马人崇尚秩序,发展出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这些成果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利克里改革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在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二、对政府工作人员实行工资津贴的制度;三、政府的工作人员从人民当中抽签产生,任期一年,一年以后再抽签;四、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作为决定城邦政治事务的机构,公民大会凡是18岁以上的男子都可以参加由各部落推举产生。公民大会推选产生500人(议事会)和所有公职人员,大家一起讨论城邦事务,并以表决的方式做出决定。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有哪些民主机构?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


       图1
创立于克里斯提尼时期,若某人在公民投票中得票超过6000,将被判处流放国外10年。
     图2
水时计:法庭审理案件时,用于约定原告和被告的发言时见解,控制双方用时等同。

(2)图1中克里斯提尼创立的制度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对雅典民主政治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   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8表: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随着奴隶制经济以帝国一统天下的规模达到空前的繁荣,罗马法取得了自己独特的发展,于民法、商法、私法等方面建立了较完密的体系,使其他古代民族难以望其项.正是由于罗马法遵循平等理性的自然法则,因而最为日后的资产阶级所利用,使他们轻而易举、立年见影地把罗马法用之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总而言之,罗马法也像其他古典传统的优秀遗产一样,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良师益友。


——摘编自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十二铜表法》,并简述罗马法的影响。
2020-12-2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恩格斯评价道:“梭伦的政治革命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制日益遭到破坏,平民地位的上升以及雅典公民都能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并在立法司法活动中发挥作用。”

——摘编自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克利斯提尼于公元前509年—公元前508年推行进一步改革: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人民不再分民族而按村庄进行登记和选举,完全以地籍代替了族籍,因而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从而扩大了民主力量;创立五百人会议代替原来的四百人会议,第四等级也有了参加议事会的权利和机会,“限制了贵族阶级的传统特权”,民主政治得以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孙道天《古希腊历史遗产》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述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
(3)根据上述材料,设明两者的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
6 .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摘编自单卫华等《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摘编自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三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摘编自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及目的。
(2)材料二中的“不满意测试”是由谁最早制定的?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监管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2018-12-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历史上行政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

材料二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暴君、独裁者)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美】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三   公元前442年,罗马共和国开始设立监察官制度,该职位最初由世袭贵族担任,后来逐渐向平民开放。公元前339年,《关于建立平民监察官的普布利利亚和菲罗尼法》对监察官做了明确的规定。监察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选举每五年举行一次,任期十八个月,在权力方面次于执政官,具有崇高的威严,官员在卸任时要向监察官作履职报告。监察官的权力和职责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负责人口普查,即公民人口和财产登记:二是监督或指导公民道德;三是管理国有财产和公共工程;四是修改并确定元老的名单,根据法律,监察官有权把不合格的元老逐出元老院。

——摘编自贺五一《略论古罗马共和国的监察官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
(2)材料二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和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罗马监察制度的认识。
2019-01-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陶片放逐法……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但放逐投票会议的召开并不意味着一定有人被放逐,因为雅典法律规定放逐投票须达到6000人的法定人数。……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Aristeides)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摘编自张锐智《论雅典“贝壳放逐法”及启示》

材料二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十三部刺史。刺史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其具体内容是:“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刺史(俸禄六百石)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摘编白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陶片放逐法与西汉刺史制度在社会监督方面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代刺史制度的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试分析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中所蕴含的治国思想。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因此,人民信赖克利斯提尼是有原因的。……他即成为大众领袖,第一步便把所有的居民划为十个部落,以代替原有的四个部落,目的是要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以便让更多数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来;……其次,他把议事会的成员由四百人改为五百人,每部落出五十人,而在以前,每部落则出一百人。……他又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使他们不用祖上名宇相称,而正式以村社名宇相呼,以免新获得公民权的公民引人注意。

——《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

材料二

1832年议会改革: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市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2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空余下来的席位给予人口增多的郡和新兴工业城市。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

1867年改革法案: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在城市中凡拥有单独住宅的户主(不论其价值多少)和每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的房客,只要在选区内居住一年以上都有选举权;在各郡,每年缴纳地租12镑以上的租佃者和每年收入5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都有选举权。

1885年议会通过的《重新分配议席法》。……实行单一选区制,即1个选区只选1名代表。这样基本接近于平均代表制原则,对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工人有一定的好处。

1918年法案中,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衩的年龄限制降低为21岁。成年公民普选权终于得以实现。

——摘编自《历史材料与解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民”信赖克里斯提尼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英国议会改革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展趋势。

(3)综合上述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政治发展历程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2018-02-0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10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庇西特拉图(约公元前600 年~前527 年)成了雅典的第一位僭主。僭主是不通过合法程序,通过武力夺取政权的独裁者。在他执政期间,在不扳害个人统治的前提下保留了梭伦改革成果,不企图破坏梭伦所建立的宪政体制。其政策的总倾向是在当时氏族贵族与平民的激烈斗争中支持平民势力的发展,他没收了被放逐和逃亡贵族的土地,将其分给无地和少地的贫困农民。这样不仅削弱了一些世家大族的势力,也满足了其支持者山地派的利益。为了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政治地位,他还提倡种植橄榄和葡萄,向农民发放低利息的国家贷款,把土地税定为收获量的10%或20% ;为了排除贵族对政治的干预,庇西特拉图设立了德谟法庭,剥夺的贵族对其土地上的司法权力,也翦除了贵族对政府的干预。他设立乡村巡回法庭,就地解决纠争,方便农民诉讼,使其有机会行使自己的司法权利。
——摘编自胡晓林《世界全史》
(1)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庇西特拉图执政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庇西特拉图执政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