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习惯法到《十二铜表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3 道试题
1 . 公元前509年,古罗马制定的《瓦勒里法》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这一规定旨在
A.限制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B.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
C.培养官员的社会责任感
D.维护帝国的统治秩序
2019-10-07更新 | 518次组卷 | 18卷引用:【校级联考】重庆市九校联盟2019届高三12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从《十二铜表法》一直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古罗马在债务法规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这表明在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中
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B.重视维护帝国统治
C.主动改善奴隶处境D.力图缓和民族矛盾
2020-06-01更新 | 427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1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期中考试历史卷
3 . 据《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审讯案件)时,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他应被处以死刑。据此判断,当时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充分保护平民权益B.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保证司法的公平正义D.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 . 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关于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
A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源
B《十二铜表法》颁布使外邦人利益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障
C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D万民法的形成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A.AB.BC.CD.D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晋是士族政治发展的顶峰。自南朝开始,统治者不断进行“土断”(即废除侨置、将侨人的户口编入所在郡县),检括士族控制的人口。隋代设立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原为士家大族掌握的选官权被收归中央。唐代为了打击士族威望,由政府出面编修《士族志》,将皇族和外戚分列第一、二等,传统士族高门仅被列为第三等。到了北宋时期,士族阶层完全消失,平民社会完全形成,“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和平民矛盾尖锐。因此,平民联合起来,多次进行“撤离”运动。在平民的压力下,贵族不得不同意设立保民官来保护平民,并制订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此后,又废除了禁止贵族和平民通婚的法律,包括执政官在内的所有官职均对平民开放。在经济方面,贵族开始减免平民债务,并最终废除债务奴隶制,平民的斗争取得了相当大的胜利。恩格斯对此指出:“平民的胜利炸毁了旧的氏族制度,并在它的废墟上面建立了国家,而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融入国家中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古代史·上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平民社会”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平民和贵族的斗争与中国南朝至隋唐时期打击士族的异同,并分析“平民胜利”对罗马的历史意义。
6 . 法律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利于贵族随意处置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郑国子产根据已有刑法重新编订了三种刑法,在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社会公布;让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法会得到怎样的处罚。结果,社会治理透明度增加,犯罪案件减少了。

公元前452~前450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先后编订出十二个法表,镌刻在青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即《十二铜表法》。该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在后世的岁月中,它虽经多次修订,但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

材料二   从《法经》到《大清律例》,中国封建法典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素有中华法系之称。中国古代“法自君出”,君主始终掌握国家的最高立法权,皇帝的诏书往往成为法律。中国古代法律,强调遵行礼教,强调纲纪伦常,礼的许多内容被直接写进法律。

材料三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在法律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在司法实践中,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国子产“铸刑鼎”与古代罗马编订《十二铜表法》相似的社会背景与共同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时代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罗马法学家吉拉尔力证《十二(铜)表法》的真实性。他从三个维度表明《十二(铜)表法》并非虚构:

吉拉尔的撰述过程表明
A.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B.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C.利用不同类型史料进行互证能形成更具说服力的解释
D.文学作品中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记录准确可信
8 . 《十二铜表法》确立了一个“已造横梁之诉”:偷来用于建筑房屋的梁木或用于葡萄园的架材,不得拆走,但可对盗取它们的人,提起双倍赔偿的诉讼。同时规定,修剪葡萄藤之日,即为取回架材之时。这表明古罗马
A.法律形式主义特征明显B.法律规定较为细致与缜密
C.打击盗窃行为力度不足D.继承了悠久的习惯法传统
9 . 《十二铜表法》规定,“除非没有办法抚慰被害人,绝对不判处报复刑;在定罪之后,罪犯可以支付损害赔偿金,这样,肉刑就变做罚金了。但谁若打断人们的手足而调解又不能成立,则应以手足抵偿。”材料表明《十二铜表法》
A.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B.彰显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D.遵循了司法的公正和公平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主要有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二是“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三是“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A.实现了社会平等
B.维护了私有财产
C.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维护了罗马帝国境内平民的利益
2019-05-11更新 | 438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9届高三学情调研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