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马法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意大利法学家维柯把罗马法看成“诗”“歌”,即法律是用一些暗含事实真相、具有公文程式般的面具来表达。“这些公文程式,由于有些什么字和用多少字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加、不能减、不能改,它们把这种公文程式叫做诗或歌。”据此可知,罗马法
A.具有人文主义特征
B.追求法律严谨公正
C.蕴含着自然法理念
D.体现罗马公民意志
2 . 在古代罗马,担任法官的官员一般都不是专业的法学家,不熟悉法律,而早期的罗马法又简略晦涩,私人法学家的意见便在案件的裁决中备受重视,不仅被采用,甚至还编入法典,成为法律。这反映出古代罗马
A.法律体系日趋完备B.立法过程主观随意性强C.司法范围不断拓展D.法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3 . 有学者认为:“在西塞罗生活的共和国晚期,古希腊哲学犹如西斯廷小教堂天顶画《创世纪》中的那个上帝,罗马法犹如那个被造好的亚当,前者的手指轻轻触及后者。被触者就从一堆泥土变成鲜活的生命,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进而影响着诸多的后来者。”作者意在说明
A.希腊民主政治深刻影响罗马法的发展
B.没有希腊文化就没有罗马文化
C.欧洲两大文化源头相互影响互为渊源
D.希腊文化赋予罗马法精神内涵
2019-04-02更新 | 753次组卷 | 2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执政官实行双位同僚制,当选的两位执政官拥有同等权力,具有协议性质,彼此拥有否定权。但在国家的紧急状态中,可以由两位执政官通过协商或抽签决定其中一人来担任独裁官,全权处理危机事件。等特定的任务完成之后独裁官必须自动卸职,恢复双位同僚制。由此可知
A.罗马共和国时期形成了以执政官为核心的行政长官制度
B.罗马共和国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双位同僚制为罗马共和国走向帝制做了制度上的准备
D.罗马共和国的抽签制度体现了其民主制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古罗马法有一种“程式诉讼”,即根据各自的陈述,原告如有欺诈、胁迫等事情,被告如有可原宥(原谅)的错误,虽程式书中未列有抗辩,承审员也有权减免被告的责任,大法官于原告请求一项后批注“依诚信“字样即可。这说明,罗马法
A.适度依据诚信原则进行审判
B.讲究审判程序的公正性
C.给予法官充分的自由裁量权
D.剥夺了律师抗辩的权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罗马共和国末期,控制政权的军事将领一方面推动一系列法律的颁行,另一方面又不经任何法律手续拟定“公敌宣告”名单,宣告名单上的人为公敌,任何人都可直接杀死“公敌”并获得赏金。“自然法之父”西塞罗就因被列入名单而遭刺杀。材料反映出
A.罗马统治者缺乏法律观念
B.自然法精神不利于罗马的扩张
C.罗马法的效用受制于强权
D.共和制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是刻在石柱上的,石柱的上端刻有汉谟拉比王在太阳神夏马西座前接受权柄的浮雕,象征着国王是受命丁”古巴比伦的太阳”,这已经是古代原始宗教思想的映示。《十二铜表法》的第九表是《神圣法》,其中一些法规是按神圣的宗教条规来制定的,以宗教法规来规范民重民案。《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者,即古巴比伦的统治者采取兼容并蓄的办法,对某些氏族制残余的现实予以认可并在法律上加以规范。《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8条规定:“假如经公共土地的溪水涧或道使私人领地遭受损失……在这里,可以看到古罗马存在“公共土地”与“私人领地”两种土地占有形式。《汉谟拉比法典》第6条规定:“自由民窃取神或宫廷之财产者应处死,而收受其赃物者亦处死刑。”同时,将奴隶视为奴隶主财产的一部分,侵犯了这部分财产权亦受法律的严惩。《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3条规定:“如用手或棒子打断自由人的头骨,则应缴纳300阿司,如奴隶,则为150阿司。”

——摘编自夏祖恩《<汉谟拉比法典>与<十二铜表法>比较论略》

材料二   在对“私犯”的规定中,它彰显出了作为一部“成文法”所具有的进步性:它“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一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是有“平等性”;它在条文中明确“禁止无限制的自由报复”,在很多情形中用“罚金和赔偿”替换“同态复仇”和“死刑”,体现了对个人“生命权”的尊重和对司法执法机制灵活性和审慎性的考虑,是一个开始走向人性与理性的、由“同态复仇”向“罚金和赔偿”的有利过渡;它在定罪量刑的过程中开始考虑当事人的“主观责任”,这比只顾“客观责任”的法律要更显合理;它“重视对有关农业的保护”,这对于仍处在农业社会的罗马共和国来说是必要可行的。从它对“田地”“划界”“奴隶”等事情的规定中可以得知,罗马人对农业以及同农业生活相关的各项事宜是比较关心的,这又一次显示了罗马人“务实”的精神。

——摘编自刘招静《<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起点》

材料三   《罗马民法大全》规定:“蒙受各种不法侵害的人,可以刑事方式或以民事方式起诉。如果他确实以民事方式起诉,根据已说过的作出估价,将会课加罚金;而如果他以刑事方式起诉,根据承审员的职责,被告被要求非常的罚金。”

——谭建华《略论<罗马民法大全>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汉谟拉比法典》与《十二铜表法》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十二铜表法》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古罗马,元首的敕令成为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渊源,行省必须予以适用。若当事人对行省法庭审判不服,可以上诉到元首法庭,作为最高的审判级别,元首在顾问会议的协助下进行最终审判。据此可知罗马
A.注重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B.地方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
C.程序正义原则得到有效维护D.集权原则渗透到司法领域
9 . 古罗马法关于所有权是所有人“对物的最完全的支配权”的定义以及关于占有、使用、受益、处分各种权能的理论,直接被归纳到拿破仑法典的第544条中,备受国际民法学界的推崇,陆续被各国民法所采用。这表明
A.罗马法因适用性强被有效继承B.近现代法律重视维护私有制度
C.罗马法拥有普遍合理性的特点D.法律制定具有一定的发展性
2020-10-27更新 | 407次组卷 | 23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十二铜表法》规定建筑物之间应留两尺半的空地。但公元前390年,罗马遭遇高卢人入侵,城市被焚。重建时由于人口日增,地价高涨,新建房屋多不再遵守留空地的规定,而是毗连而建,以墙分界,国家并未依法对此进行处罚,该条款也随之废弃。这说明(       
A.市民法向万民法转变B.罗马法具有灵活性和务实性
C.自然法理念深入人心D.罗马法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