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马法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在中国固有法系的观点上,除去其为道德的规律及当代社会意识的结晶以外,就是最早的政事法和民事法。就“民事法”部分,礼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就内容而言,礼不仅有“定分止争”的作用,而且还肩负“导人向善”的使命。梁启超言:“‘礼云礼云,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敬于微眇。使民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孔子以为礼的作用可以养成人类自动自治的良习惯,实属改良社会的根本办法,他主张礼治的主要精神在此。”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对中国的法律作了这样的评价:“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

——摘编自马小红《中国古代社会的“民法”智慧》

材料二   罗马帝国时代的法学家认为“公法关乎罗马国家秩序,私法则涉及个人利益”。《罗马史》指出:“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成员发布的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从一开始,罗马法就打着鲜明的契约烙印,正是这种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某种隐性契约关系,而非国王对臣民的命令,才是公法私法区分的逻辑起点。公法所调整的行动,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而私法调整的行动,则依照当事人自身的意愿进行,它顺着自由的自生自发秩序在合作中扩展,这或许正是辉煌的罗马之秘诀所在。

——摘编自萧瀚《罗马法一权力边界观念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事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民事法相比,古代罗马“私法”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是中国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开端时期。汉武帝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面对内忧外患,将儒家思想定为一尊之后, 也开始了法制改革的进程。儒家思想对汉朝法律的渗透首先开始于司法领域, 遇到法律没有规定或者法律虽有规定却和儒家经义相违背的案例时, 司法官就以 《春秋》 等儒家经典所体现的 “微言大义” 作为裁判的依据, 这样, 儒家经义就具有了高于现行法律的效力。其次汉代的儒学大师, 引用儒家经典, 用儒家经义来解释法律的精神和适用原则, 并产生了许多法律解释著作。此外有的法律条文甚至就是儒家的条文教义,突出地表现了法律与儒家理论的融合,如汉律规定:“自今子首匿父母, 妻匿夫, 孙匿大父母, 皆勿坐。”

——摘编自王娟《汉朝法律的儒家化》

材料二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公开了诉讼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等方面规定。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更为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形成了适应帝国时期境内各族人民社会要求的万民法体系,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在帝国时期,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节了大量商业纠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法律儒家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概括其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马法发展体现出来的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古代中外法制建设发展进程中得到的历史启迪。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容许公民有充分的发言自由500人议事会成员经由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配。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材料二   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公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三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古罗马《民法大全》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十二铜表法》


(1)结合材料一内容,举例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描述与材料一是否矛盾并说明理由。根据材料二,与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相比,罗马法有何进步性?
(3)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获得重大发展,请指出其发展的政治和经济原因。谈谈你对古罗马法律制度的评价。
2021-04-2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公民间关系”或“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主要表现为家族成员及邻里间的关系,而调整这种关系的规范人们多以“礼”称之。有学者从法的视角这样论述了“礼”:“礼”在中国固有法系的观点上,除去其为道德的规律及当代社会意识的结晶以外,就是最早的政事法和民事法。就“民事法”部分,礼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就内容而言,礼不仅有“定分止争”的作用,而且还肩负“导人向善”的使命。梁启超言:“‘礼云礼云,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敬于微眇。使民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孔子以为礼的作用可以养成人类自动自治的良习惯,实属改良社会的根本办法,他主张礼治的主要精神在此。”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对中国的法律作了这样的评价:“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

——摘编自马小红《中国古代社会的“民法”智慧》

材料二   罗马法在其最早的十二铜表法时代,就已经有了“公法”与“私法”即“民事法”的区分。罗马帝国时代的法学家认为“公法关乎罗马国家秩序,私法则涉及个人利益”。《罗马史》指出:“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从一开始,罗马法就打着鲜明的契约烙印,正是这种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某种隐性契约关系,而非国王对臣民的命令,才是公法私法区分的逻辑起点。公法所调整的行动,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而私法调整的行动,则依照当事人自身的意愿进行,它顺着自由的自生自发秩序在合作中扩展,这或许正是辉煌的罗马之秘诀所在。

——摘编自萧瀚《罗马法一权力边界观念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事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民事法相比,古代罗马“私法”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并分析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律疏议》提出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为指导思想,而罗马日耳曼法系下的《法学总论》把基督教中衡平的理念引入法定权利和义务。《法学总论》中存在着大量的强行性规范,其规定只是单纯地否定或强行要求某一行为,很少阐述若违反该法律应负的法律责任,而《唐律疏议》在相应规则后都附有不同程度的处罚性规则。《法学总论》对物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它将物权分为了所有权、地役权、用益权、使用权等,并对每一项物权进行了以篇为框架的阐述,而《唐律疏议》缺乏“所有权”这一重要概念,在债的制度上,唐律则体现出朴素、简洁的特点,其广度仅涉及契约、侵损等领域。

——摘编自陆涵缘《浅析<法学总论>与<唐律疏议>的差异》

材料二   2010年底,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至此,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

——摘编自张金才《近十年来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及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律疏议》与《法学总论》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法制建设的意义。
6 . 从古至今,法律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律是可以移植的,人类社会很早就开始通过移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来建立自己的社会秩序,法律移植也一直被当作促进社会变革的最直接、最有效率的工具。立法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在立法过程中对其他国家相关规则的考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早在古罗马时代,罗马的立法者在立法之前也总是要派代表去其他城邦考察。从历史发展来看,欧洲国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对罗马法研究和移植的热潮。

——摘自信春鹰主编《全球化与多元法律文化》等

材料二   在专制统治环境下,中国古代不具备产生诸如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近代民法观念的条件。……1907年清廷设立修订法律馆,“参酌西洋法制”,起草民、刑各法典。……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大清民律草案”基础上继续主持起草民、刑法典,称为“第二次民律草案”。1930年,国民政府在之前民律基础上修订的《中华民国民法》颁布实施。此前,在清政府、国民政府和列强续签商约时,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列强均以颁布民商法典、法治完善为放弃该权的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序言

材料三   1954年宪法既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在原则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上,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它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又总结了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

——曹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罗马法体系发展的主要历程,概括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重要地位。
(2)指出材料二中国法制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54年宪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简析1954年宪法的意义。
2021-06-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在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钱刮财,提供了便利条件。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不受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元英宗时,以《风宪宏纲》为基础,修成《大元通制》。与此几乎同时,又出现了《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顺帝时还颁布了《至正条格》,其类目与《大元通制》相似。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罗马帝国与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罗马法的实施及元朝行省制度的设立在当时分别有什么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认识。
2021-04-2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半岛山多平原少,土地贫瘠,但有丰富的矿藏,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爱琴海的岛屿星罗褀布,醉倒的克里特岛像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横卧在东地中海中央,往南与文明古国块及比邻,往东和文明古国巴比伦相望,海上交通极为方便,为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提供优越条件。

材料二 斯巴达面积3000平方英里,雅典1060平方英里,它们是最大的城邦,其他平均不足100平方英里。鼎盛时期,雅典、斯巴达人口均为40万,近似为多数邻国人口的三倍。

材料三 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20岁以上男性公民可参加公民大会,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可以提出任何建议或批评公职人员,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投票并作出决议。

材料四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苏格拉底被判死刑,他死于其毕生热爱的雅典同胞之手,民众法庭由501位合法公民组成,罪名是否成立以多数票决定,投票的结束是280:221......

——陈国别《民主的审判——苏格拉底之死》

材料五



唐太宗 查士丁尼

材料六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引自《历史必修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总结归纳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四及所学知识总结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3)材料五图片所示两位君主基本生活在同一时代,此时两国政治体制最根本的相似点是什么?依所学知识回答,查士丁尼为后世留下的最深远的文明遗产是什么?
2021-01-21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六世纪,雅典社会贫富悬殊,许多穷人不仅自身贫穷,还欠下富人的许多债,还不起债的人们有一些按契约成了“债务奴隶”,有一些则被迫逃亡异地。于是民怨沸腾,愤怒的穷人希望平分富人的土地和财富,而富人却不愿意放弃自己得到的任何利益,一部分甚至骄奢傲慢,贪得无厌。激烈的冲突似已不可避免,而一旦陷入内战则可能倾覆城邦。在这种情况下,梭伦进行改革,废除雅典公民以人身作抵押的一切债务,禁止再以人身作抵押借债,禁止把欠债的平民变为奴隶,由国家出钱把因无力还债而被卖到异邦为奴的人赎回。

——宛华《世界上下五千年·改革家梭伦》

材料二   公元前四世纪初,罗马国家却加重租税负担,高利贷盘剥也更加厉害,平民失地破产,生活更加困苦。因此,平民因土地和债务问题与贵族的斗争日益激烈。公元前376年,平民保民官李锡尼和绥克斯图为解决平民的困苦提出法案(十年后获得通过):第一,全体公民都可以占有和使用“公地”,占有的最高额度为500犹格。第二,平民所负债务一律停止付息,已付的利息作为本金计算,未偿还的债款分三年付清。公元前326年,通过波利提阿法案,取消了债务奴隶制。此后,没有一个罗马公民可不经过法庭的宣判而受到奴役。

——《论罗马贵族和平民的斗争——罗马共和国早期社会的主要矛盾》


(1)依据材料概括雅典和罗马面临的共同社会问题。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雅典和罗马所采取措施产生的不同影响。
2020-11-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就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的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熟悉的。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罗马在其政治原则方面最伟大的建树是认真地制定法典。罗马法提供了对于帝国任何地区的公民都适用的普遍法律系统,这便利了商业的发展。罗马的法学家们仔细地构筑了通用的法律准则……这为特殊的民事和刑事案件提供了统一的标准,这是历史上最普遍适用的法律系统之一。

——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第三版)》


(1)材料一中,伯利克里认为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有哪些?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罗马法的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说明“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在政治建树上的主要体现。
2020-11-0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