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马法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签署并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1921年他却在《五权宪法》中指由:“在南京定出来的民国约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在一次讨论中他又说:“内阁制,纯恃国会,中国本身基础,犹甚薄弱……国会且然,何有内阁?……我以为这个执行约法,只有一年半载的事情,不甚要紧,等到后来再鼓吹我的五权宪法,也未为晚。

——据李伟迪《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等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据材料二,孙中山对《临时约法》有诸多不满意的理由,但依然签署和颁布它。请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020-02-1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中展开的,只有对疆域进行有效的管控和治理,才能推动国家的存续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西周疆域图                                          图二:秦朝疆域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西周到秦明在地方治理体制上的变化,并分析秦朝地方治理体制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古罗马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演变的背景及其意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治理图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实行的政治制度及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疆域管控和治理的认识。
2020-02-1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选举制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组部分,雅典国家的公职人员均通过选举而产生。十将军委员会由十个部落分别用举手选举的办法各选一名将军组成,每年改选一次,连选连任;执政官由各部落先提出候选人,然后在候选人中抽选出九名执政官,任期一年;一般的行政官、议事会成员,公众法庭官都由30岁以上的公民抽签产生,任期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凡年满20岁以上的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有机会担任行政官、议事会议员和法庭审判官,都有监督政府的权利。国家的一切内政外交大计皆由公民大会讨论表决,诸如战争与和平、制度法律、选举和罢免国家公职人员等等。

——摘编自李琼、段海霞《浅析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二   这些刻于12块铜牌之上的法律条文,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它是以往习惯法的汇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的法律文献,并分析其颁布的意义。
2020-02-0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


问题1、①材料中的“武力”、“宗教”、“法律”分别指什么?
②请指出罗马帝国极盛时期的时间和疆域范围
③罗马帝国分裂的时间?西罗马帝国被什么人所灭?
问题2、为什么说“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2019-11-0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法治取代人治、民主代替专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公元前8世纪,希腊开始进入城郊时代.城邦的诞生不仅为法律开辟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而且也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希腊人崇尚法律观念、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观念就诞生在这个自由的精神世界之中.

——《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的治国理念。在这一治国理念下,古希腊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材料二   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时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县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侠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法的基本特点。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权利法案》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取得了什么权力?由此初步确立了英国怎样的政治体制?

材料四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将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4)根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当时的中国,不能建立起“至为完美的国家”的原因。
2019-10-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四   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法律制度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及罗马法的实质。
2019-09-09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古代东西方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点。

两千多年前,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雄踞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它们都面临管理巨大版图和众多人口的问题。


(1)仿照示例,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项目秦帝国罗马帝国
地方治理制度:①制度:实行行省管理制度,将领土划分若干行省,每个行省有一名总督管辖。

法律建设
措施:将原秦律修订,作为全国统一的法律颁行各地。
作用:加强对民众的控制,巩固了统治,为汉代所沿用。
措施:②作用:③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以后的希腊数学逐渐脱离了哲学和天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时数学已经从经验科学过渡到演绎的科学,即由少数几个公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到一系列定理。古希腊的贤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更加广泛采用了他所处时代的数学成就。

……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收录246个应用题,都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一时期中国科技的经验色彩已十分浓厚,科技成就大多属于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

——摘编自张奎元《新编世界科技史》


(2)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古代希腊数学和古代中国数学的特点。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家族与国家政权组织合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古罗马的家族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这影响了东西方治国模式的不同。

西周崇尚礼制,礼涵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西周的礼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部族组织的局限,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罗马法的发展反映了罗马人依法治国的观念和罗马人崇尚法治的意识。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等


(1)依据材料一归纳西周和古代罗马的治国模式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材料二 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时期内和公元前800年至200年的精神过程中,我们今天所了解的“人”开始出现,我们将其简称为“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世界上所有三个地区(中国、印度、希腊——编者注)的人类全都开始意识到整体的存在、自身和自身的限度。意识再次意识到自身,思想成为它自己的对象。这个时代产生了直至今天仍是我们思考范围的基本范畴。

——摘编自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和目标》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舜的父亲——编者注)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踪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孟子.尽心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子和苏格拉底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并指出二者共同的历史价值。
2019-07-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评价古希腊时不应该挑剔它哪些没做到,而应肯定它做到了什么。如果运用这条标准,那么古代希腊的贡献及其历史意义也就极其显著而突出。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所有这些都是古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公民法是罗马国家“为了本国公民颁布的法律”;万民法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初适用于意大利半岛的各民族,后扩大至罗马地中海的各民族;自然法则是“将自然理性注入人心的道德法”,是一切事物的逻辑和秩序。

——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罗马法历史作用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是唐律的典型代表。在德刑关系上,《唐律疏议》认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因此,《唐律疏议》中死刑条文只有11条,比隋律减少了92条,还废除了腰斩、枭首、夷三族等传统酷刑。在礼法关系上,《唐律疏议》主张“失礼之禁,著在刑书”。这里,“刑”的作用在于禁止失礼行为,为人臣不忠不敬,为人子不孝,无论故意还是过失,只要违反,都是失礼,都是犯罪,都将受到严惩。

——摘编自李忠建《<唐律疏议>立法伦理思想探究》等

材料二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进一步发挥了古希腊自然法思想的“理性”观念,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与自然相符的人的正当理性”。古罗马时期,自然法观念仍然体现在现实法律中,并相较于古希腊时适用范围更广了,当时的罗马法大全,万民法则是自然法的集中体现,如“权利主体”、“行为能力”、“债权”、“继承权”、“契约”、“借贷”、“租赁”等法律术语在古罗马社会经常使用,注重协调经济和社会生活。

——摘编自庞萌苗《论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的贡献》等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唐律、罗马法的立法思想。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律和罗马法产生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