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马法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从古代的“吾土吾民”到近代的民族国家,国土和人民是人类史诗上演的舞台和主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人所关注的是将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资源——人,引进到罗马政体之内,因为他们需要军事武力来扩张。这与希腊对公民权相当限缩,不愿与他人分享的观念十分不同,这使得希腊城邦永远都是小型社区,而且往往越来越小。

——波利比阿《罗马帝国的崛起》


(1)依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区别造成了怎样的结果?

材料二   1337-1453年,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唤醒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感情,对西欧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意识觉醒产生了巨大影响。从14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奠定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基础。恩格斯说:“语族一旦划分……这些语族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基础。”14世纪末,欧洲的封建体制向近代政府体制过渡,民族国家化(民族从它的“自然”状态转化为“国家”的政治形态)的进程启动了。在这些新型国家中,君主是国家权力的金字塔顶,“君主的利益不再只与贵族的利益相吻合,而是扩展到与全民的利益相吻合。”随着民族国家兴起,从以前那种只知有教,不知有国的情况发生变化。中世纪文明那种孤立性、分散性的特点,开始朝全国性、统一性以及以公权和公权为主的方向演变。

——摘编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三   虽然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早已凝固而无需强化,但对一般中国人来说,这个民族认同感恐怕更多像是章太炎所说的那样潜藏在心中,远未达到“活跃而自觉”的程度。如果不出现大的内忧外患,大约也就会基本维持在潜存的局面。从这个角度看,近代中国民众的民族认同感仍是可以被“唤起”而转化为政治力量的。一旦有社会、政治的大变动,尤其是遇到外患时,“先知先觉”的民族主义者仍可诉诸大众的民族认同感,将其唤起并使之转化为政治力量。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结合民国时期的有关事实,说明这一点。
2020-07-2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相知”,更是“相亲”的。古老文明的智慧更可以照鉴未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人员众多,但塔顶是至高无上、独揽大权的皇帝。罗马帝国的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皇帝控制了行省主要官员的任命,对行省监督也趋于严格。

——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相同之处。
(2)据材料二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秦帝国和罗马帝国均重视法治的相似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当今国家治理的启示。
3 . 古代东西方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点。

两千多年前,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雄踞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它们都面临管理巨大版图和众多人口的问题。


(1)仿照示例,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项目秦帝国罗马帝国
地方治理制度:①制度:实行行省管理制度,将领土划分若干行省,每个行省有一名总督管辖。

法律建设
措施:将原秦律修订,作为全国统一的法律颁行各地。
作用:加强对民众的控制,巩固了统治,为汉代所沿用。
措施:②作用:③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以后的希腊数学逐渐脱离了哲学和天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时数学已经从经验科学过渡到演绎的科学,即由少数几个公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到一系列定理。古希腊的贤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更加广泛采用了他所处时代的数学成就。

……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收录246个应用题,都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一时期中国科技的经验色彩已十分浓厚,科技成就大多属于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

——摘编自张奎元《新编世界科技史》


(2)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古代希腊数学和古代中国数学的特点。
4 . 法治取代人治、民主代替专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公元前8世纪,希腊开始进入城郊时代.城邦的诞生不仅为法律开辟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而且也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希腊人崇尚法律观念、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观念就诞生在这个自由的精神世界之中.

——《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的治国理念。在这一治国理念下,古希腊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材料二   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时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县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侠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法的基本特点。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权利法案》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取得了什么权力?由此初步确立了英国怎样的政治体制?

材料四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将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4)根据材料四,指出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当时的中国,不能建立起“至为完美的国家”的原因。
2019-10-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道路决定命运,不同的国情造就了不同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具有真正的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古代中西方建筑各具特色。请看图1、图2和文字材料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山区人居建筑,体现了聚族而居这一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
——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古希腊建筑多是柱式结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建筑以人为尺度,体现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风度,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帕提农神庙是多利安柱式的典范建筑,雄壮的柱身从台面上拔地而起,朴素挺拔,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
——《古希腊建筑欣赏》
材料四 《罗马监护法》对妇女经济事务进行终身监督立法……如果她们出现在其他诸如法庭等一般仅有男性出席的公共生活领域,就会引起在座男性的惊奇和不满……墓碑、罗马文学作品以及纪念性铭文都宣扬理想的妇女行为,这包括贞洁、节制和娴于织毛活之类的女红。   
——《剑桥插图罗马史》
材料五 汉代开始了儒家对妇女贞节观念的建立过程,但仍保有相当的弹性与空间。宋代贞节观念虽然经程朱的奖励而加重,但对社会影响尚小。明代在书籍方面,有徐皇后的《内训》,解缙的《古今列女传》。在法律方面,明太祖诏令,“民间寡妇,30以前夫亡守志,50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本家差役。”又命令地方官员制定规章制度,表现突出的赐祠祀,树牌坊,用以奖励贞节……一部二十四史中,明史中的节妇烈女最多。
——摘自费丝言《由典范到规范》
(1)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朝与雅典政治制度的根本不同,概括这两种政治制度的各自优势。
(2)据材料三,归纳福建土楼和古希腊建筑的各自特点。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3)据材料四,归纳古罗马法律对妇女权利有哪些限制。
(4)据材料五,归纳明代妇女贞节观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时代背景。
2016-11-27更新 | 4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福建福州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