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17世纪英国在光荣革命后走上了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国家在众多人于中运行,随经济的增长,个人权力永远不能再左右国家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89年,威廉接受了阐明国会至高无上的《权利法案》。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本国法律和法令的确认: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吏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效力

——《英国位继承法》

材料三   (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1760年乔治三世的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思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尽管我们分聪明,曾经对专制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掌了钥匙。

——阎照样《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得以颁布的背景?这一法案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二文件体现了哪些重要民主理念?材料一、二有什么关系?
(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以来英国政治体制演进的基本趋向。
2 . 法制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
材料一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材料三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四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法制化国家。17世纪中到19世纪初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过程通常伴随着重要的立法过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产生的背景及其重要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法制改革的背景。
(4)简要叙述与材料中英国、美国、法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立法成就。
2016-11-27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吉林镇赉县一中高二下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于政治传统屡遭破坏的历史,为防患于未然,议会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将作为惯例的种种传统权利和自由写入法律文件,使之得到巩固、强化。……革命的政治后果……是将这种早已存在的立宪传统以成文法的形式确立起来,以消除对议会的干扰和破坏。从某种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先决条件。

——摘编自张新宇《从<权利法案>看英国革命》

材料二:在经过了长期的争论以后,国民议会终于在1875年1月30日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共和制的宪法。那一票之差是不是出于历史的偶然呢?绝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法国的基本人民大众是拥护共和国的。拥护保皇党的只有一些残存的旧政党的职业政客,而没有任何阶级支持,……甚至连真正从事于工商业的资产阶级也是具有共和主义情绪的。”

——摘编自李昌道、徐静琳《外国法律制度导论》等

材料三:进入19世纪以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普鲁士) 以统一为名,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成立北德意志联邦。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 德意志帝国皇帝,不是吗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颁布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5年法国“一票共和”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意志统一的积极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两部法案成为构成英国君主立宪制大厦的两块基石,成为英国内阁制的滥觞,使司法权最终从行政权分离出来。这样,英国确立了国会至上的原则,原来独揽国家主权的国王手中只剩下了纯粹的行政权,而且这种权力也越来越多地转交给日益完备的内阁。可见,光荣革命以后的英国君主制已经获得了崭新的阶级内容。

——赵士国等《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异议》

材料二   英国就人口来说,与亚洲巨人相比是渺小的。1800年英国只有不到900万人口。但这是自1731530万人的惊人增长。英国有着无可比拟的未开发地下资源,弥补了人力资源的不足。18世纪西欧煤炭生产剧增,优质煤的最大供应者是英国。17世纪晚期,英国煤炭产量不足三百万吨。1800年则达到了一千四百万吨。部分增长的原因是因为蒸汽泵。它使煤矿工人挖得更深。随之,蒸汽泵促使人们思考蒸汽推动技术的更广泛运用。而且英国在开发大西洋方面也是一个极为成功的范例,英国牢牢的控制住大西洋两岸的殖民地经济,贸易养肥了英国船主和商人。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剩余的农产品喂饱了英格兰和苏格兰,西印度群岛的某些利润用于英国农业改良或投资与道路运翰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

——(美)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构成“英国君主立宪制大厦基石”的两部法案,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权结构上简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用一句话概况概括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帝国崛起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国王由实权变为虚位,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封建贵族退到了历史舞台的后面,但中世纪政治体制的框架、立法、行政、司法的基本机制,仍被保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许大华《论“光荣革命”对英国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原定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修改《邦联条例》,但是《邦联条例》所确立的体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美国国内和国际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重新构建美国政治体制,制定一部新的宪法取代《邦联条例》。会议代表在取得共识之后,很快便由讨论对《邦联条例》的修改,转入对制定新宪法的讨论,因此这次会议便称为“制宪会议”。会议经过三个多月的激烈争论,终于在1787917日通过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草案,并提交各州批准。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特点,分析其制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两国代议制确立的相同点。
2022-06-20更新 | 198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在大贵族与国王的斗争中不断扩大其职能。都铎王朝时期,形成了“王在议会”的原则,即议会是由国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联合组成。17世纪中期,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以议会为阵地,进行反封建王权斗争,通过内战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定了近代议会制度的大框架,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此后30多年间,是英国议会制度的“黄金时代”,“议会主权”达到鼎盛。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近代议会实践活动大事年表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校,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立宪派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
1909年—1910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
191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临时约法》。
1914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议会制在近代中国的实践。
7 .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

材料一   宋朝的中央政府是“三权分立”的,行政,军政、财政分别由中书、枢密院、三司三个机构管理。中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宰相府。但是,跟传统宰相府包揽一切、无所不统不同,宋朝的中书不管军政,也不管财政,枢密院的级别比中书略低,三司更低,但是,这两个机构的长官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枢密院负责军队的调度等。三司负责国库里究竟还有多少钱等。

——摘编自越冬梅《北宋精致的分权制街》

材料二   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三   《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容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容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

——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中央政府机构设计表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建立宪政制度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的标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和物质利益经常存在差异和分歧,这些差异和分歧在特定的条件下就会导致对立和冲突。如果政治制度是机器的齿轮的话,那么政治妥协则像是齿轮的润滑油,使政治制度能够良好运转而不致于崩溃。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政治妥协在人类政治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政治离不开妥协。

——摘编自程同顺《论政治妥协的价值和规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治妥协”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约束政府的行为。这样,政府就不可以轻易的干涉甚至剥夺人民的权利,保护了人民的自由不受侵犯,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

材料三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什么?这种“安排”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1787年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主要不同。
2021-04-19更新 | 826次组卷 | 47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英国的议会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的国家政权。从中央到地方,从枢密院、内阁、议会两院到军队,把持权力的主要是各级贵族和他们的子侄

——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有的选区人口多但是议员名额比较少,有的选区人口少,却分配了较多的议员名额。在萨里郡的加通地区,有的地方只有6间房子,一个居民,但该地区仍有选举一个议员的席位分配名额。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不仅造成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且造成经济地理、社会阶级结构和政治领域的变化。这些变化为改造英国政治的贵族特征创造了条件。伴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工厂制度和近代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确立,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形成了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他们对政治上层建筑产生了新的要求。

——沈汉等(英国议会政治史》

材料四   根据1832年改革法令,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失掉一一个席位。新设立40多个新_.改革法案还保留了选举人的财产资格,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全国选民大约增加了30万,即由1831年的51万增加到81万,选民比例在全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由5%提高到8——年议会改革是英国政党政治的转折点,辉格党借机扩充实力将长期盘踞政治舞台的托利党赶出政府,在以后几十年间相当稳团地把待着政治权力……改革的保守性是相当明显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依然没有选举权。对于他们来说,改革犹如一场骗局。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四,分析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