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辅官”。要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位理赞化,以安生民”。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莱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材料三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钱乘旦先生认为“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没有工业革命,是没有现代民主化进程的”。以下史实与该观点一致的是
A.发动光荣革命
B.颁布《权利法案》
C.形成责任内阁
D.1832年议会改革
2017-03-07更新 | 257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7届江苏省如皋市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3 .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辅官”。要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位理赞化,以安生民”。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四:“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莱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3)据材料三、四,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
(4)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2016-12-13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年江苏省如东市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统治末年,普鲁士岁入700 万塔勒(货币单位),其中的600 万塔勒被他用在了军队上。……他终生坚信这样的信条:“朕乃国王,故可为所欲为。” ……普鲁士是他的私人财产,要按照他的意旨来管理……
——房龙《人类的故事》
材料三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   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依据材料二指出完成德意志统一大业的普鲁士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德两国建立代议制后君主地位的差异。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5 .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政治上是特别得天独厚的:那里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有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了许多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在后一方面,美国人在殖民地时代和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显然起过重大作用,它为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实现对英国的重大超越提供了可能。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重新分配简表
选 区
议席分配
56个不到2000人口的选区
取消111个议席
31个有2000—4000人口的选区
取消32个议席
新兴工业城市选区
获得65个议席
北方郡选区
获得65个议席
苏格兰和爱尔兰选区
获得13个议席

(注:表中取消的143个议席分配给了新兴工业城市、北方郡及苏格兰和爱尔兰)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 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刘金源《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南京大学历史系钱乘旦教授访谈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能够超越英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中的“重要理念”。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政治影响。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为例,多角度论述“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变革”这一主题。(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和世界航运能力(千吨)
时间
(年)
世 界
英 国
帆船
轮船
帆船
轮船
1820
5800
20
2436
3
1850
11400
800
3397
168
1899
6500
22400
2096
7208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 从1783年到1870年这一时期,许多英国人的勃勃雄心是非常明确的。英国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国家。英国人要离开英伦三岛寻求商业机会,并在世界传播他们的价值观。
材料三 这是否是因为正在迅速工业化的英国现在能大规模地调动资源,组织力量和先进的军事技术,没有一个亚洲国家能够抵挡,因而印度首先被拿来开刀是活该倒霉?或者是另一种情况:被政治动乱弄得四分五裂的印度已病入膏肓,完全无力抵御任何外来威胁。
材料四 此刻英国政府的权力遵从上帝的旨意,成为在世界广大地区维护和平和秩序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从而有助于数百万人中传播上帝的赐福与文明。
——材料二、三、四均摘录于(英)P.J.马歇尔《剑桥大英帝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世界航运业发生的变化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世界航运业所处的地位及其原因。
(2)归纳材料二、三、四中关于英国在全球扩张的因素。结合材料一以及相关知识,指出哪一个因素才是英国建立起世界帝国的根本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述19世纪英帝国对世界的影响?
7 . 英国最早确立了宪政,以议会改革为标志的民主进程却历经了两个多世纪,最终实现了其宪政的高度民主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留给我国宪政的最重要的不足,就是代表权的不平等。……一个国家的立法机关中的代表权是宪政自由的根基,也是合法政府的根基,没有它,政府等同于暴君。……因此,凡是热爱祖国,感激“光荣革命”的人,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精诚团结,努力使之得到改革。

——【英】理查德·普赖斯《关于爱国的演说》(1789年11月)

材料二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取消市镇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111席,减少市镇人口2000~4000人的30个选区的议席各1席……这些议席(重新)分配情况为……另将65席授予新兴的工业城市,有22个大城市各得2席,21个中等城市各得1席。……1833年,新议会法实行后的第一次议会选举结果表明:总人口超过1044万的英国各郡选区选出了189名议员,而人口只有581.6万的城镇选区却选出了364名议员。……在1833年新议会中,贵族子弟仍有217人,全部或部分代表地主利益的议员共有444人。

——张怀印《十九世纪英国宪政改革研究》

材料三   《1867年人民代表制度法案》规定:有一定资产的成年男子(21岁)获得选举权。

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1918年议会通过《国民参政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国民参政(男女选举平等)法》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1948年《人民代表法》取消了1918年、1928年两法中关于有产者投票权的限定。1969年《人民代表法》规定十岁以上男女公民都有选举权。

——据钱乘旦《英国通史》整理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光荣革命”的不满及其要求。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下院议席调整的主要依据,并分析1833年英国下院议员来源变化的主要原因。它有没有完全消除普赖斯的不满?为什么?
(3)据材料二、三,指出英国下院代表权在19~20世纪呈现出的变化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英国宪政演变的特点,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材料三反映了哪个国家的代议制形式?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两国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的不同。
(3)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联系两国实际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对各自政治、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2016-11-27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宿迁市洋河实验校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9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军纪方面,国王的部队和克伦威尔指挥的部队,显露出很大的区别。国王的军队……无法有秩序地再重新结合起来投入战斗,也不可能做到在同一天发起第二次攻击……克伦威尔的军队则完全不同,如果他们进攻得手……或暂时溃退,他们能重新集合起来,排成整齐的队列,等待新的命令。”
——克拉伦顿
材料二   “我可以这样说,在尚未失传的历史典籍里,找不到一支军队像我们这支军队一样遭受这样闻所未闻的艰苦环境,而且自始至终一贯地以忍耐和刚毅的精神来承受这种艰苦…… ”
——华盛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克伦威尔军队和国王军队相比有何不同?试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华盛顿所说的环境“艰苦”程度如何?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说说克伦威尔和华盛顿所率军队的相似之处。
2016-12-1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盐城响水县响水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贵族的权力也并不在于它有权在立法机关中获得世袭的席位,它的权力表现在完全不同的东西上面。贵族的势力就在于他的大地产,在于他的全部财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材料二 1815年,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而因为麦价很少高过80先令,一般都在50—60先令之间,所以“谷物法”一直是起作用的。
——夏炎德《欧美经济史》
材料三 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但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46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四 1868年,学者托马斯·格林杆击大地产制使社会上层人物过度腐败。1894年,由财政大臣哈考特主持,自由党内阁开始征收遗产税和累进所得税。《谷物法》被废除后,欧洲、美洲、大洋洲的廉价谷物涌入英国。 1879一1894年小麦价格下降一半。1888年英国地租收入共5900万镑,1901年降为4200万镑。……贵族地主阶级经济实力的降低必然会导致政治权力的失落。《1911年议会法》和《1949年议会法》的规定使上院的贵族们失去了所有重要权力。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英国政府颁布“谷物法”的经济目的。
(2)从材料三看,“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该法案被废除的原因。
(3)据材料四,概括土地贵族经济势力衰落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英国议会结构的变化及其特点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2016-11-27更新 | 10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1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