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民主”、“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一般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革命没有能创造出一种可以取代专制王权的新的政治制度,结果导致专制制度复辟。可是复辟之后不久又发生一件事,这在英国历史上叫“光荣革命”。这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缔造了一种新的体制。在这个制度下,王位是被保留的,……但国家的权力中心转移了……

材料二   关于工业革命的影响,……我们今天关心的是,它对英国社会结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影响又如何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制度。……工业革命在这方面的影响是:长期以来以贵族为中心的社会结构被打破了,产生了两个新的社会集团,或“阶级”,这两个集团都要求进行变革,变革就不可避免了。

材料三   美国的制度和英国的制度相差并不大,美国有议会(“国会”),国会包括上、下两院(“参议院”和“众议院”),有国家元首(“总统”),……但是英国有国王,美国不要国王;英国有贵族,美国不要贵族;……美国与英国最大的不同是美国让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分彼此对立、互相制衡,这叫“三权分立”。英国的三权是不分立的,它们融合在同一个议会之内。

——以上材料均摘录自钱乘旦《西方“民主”的历史与现实》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新的体制”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是在哪部法律文献中得到正式确定的?“国家的权力中心转移”到了哪一机构?
(2)材料二中英国政治制度的“变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在这场“变革”中受益最大的是哪一“社会集团”?
(3)据材料三理解,为什么说英美“制度相差并不大”?相对英国而言,美国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美国与英国民主制度差异的原因?
2 .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提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颁布的《权利法案》只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国王的权力仍然很大。国王作为当然的内阁首脑,享有完全的行政大权,内阁大臣直接受国王领导,只需对国王负责,内国与议会之间没有建主超必然联系,行政和立法其实处于一种双头状态下,双方各行其是,缺乏配合机制。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出现的英国政治制度实质是贵族寡头制,其达作机制是贵族操拉下院议员的选举,18世纪,可以参加选举的人数(即选民)根少;以席分配不合理,基本上控制在各地贵族手里;选举过程中营私舞弊,贿赂公行;选举秩序不符合现代标准。总之,贵族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权力,其基础是庞大的土地财产。但这种动面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就越来越不合理了﹣

——以上材料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后来是如何解决的?
(2)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英国贵族操控下院议员选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改变不合理的贵族政治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发展完善的特点。
2019-03-0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3 . 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伹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力“旧制度”。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1832年6月7日,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旧制度”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视角,谈谈你对“最为开放”一词的理解。
(2)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英国议会改革中获取怎样的启示?
2019-09-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江苏扬州高邮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代议制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主要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颁布《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材料二   法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颁布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法典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的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使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
5 . 古今中外政治制度都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在率先建设现代化的那些社会中,由于现代性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因而转变过程徐徐展开,延续了几个世纪”。以英国为例,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发生在1649-1832年,经济和政治转变是在1832-1945年,直到20世纪国家的政治体制才完全适应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社会整合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事情。

——邢悦《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

材料三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示所体现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分析图示四所示制度形成的政治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从1649-1832年中英国在确立与完善这一政体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革命”确立了哪些政治制度?
(4)17世纪晚期,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指出材料三中美国的政治制度得以实行的法律依据。
2019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6 . 2019年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67周年。据英国民调显示,许多英国公民将终身为国服务、从未“行差踏错”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列为最尊敬的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议会在立法上开始居于压倒国王的主导地位。从法律上讲,国王继续享有立法否决权,但控制钱袋的权力使议会的立法要求总能实现,而国王政府提出的议案却经常被议会否决。……威廉三世曾作如是说——“议会将拒绝通过拨款案”。在1696年以前,威廉三世确曾5次行使否决权,但被他否决的5个法案经议会复议和第二次通过后,最后都成为正式法律。此后威廉再未行使否决权。从此以后,国王否决权变成一项有名无实的虚权,法案送交国王签署只是一种例行手续罢了。

——程汉大《光荣革命与英国中央权力结构的变化》

材料二   近代英国内阁是由中世纪的枢密院派生出来的。到18世纪初,内阁作为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管理机关的性质愈加突出,英国开始由不担任直接行政职务的成员组成但却享有统治权的枢密院时代跨入由行政部门首脑组成的内阁政府时代。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内阁进一步发展成为独立于王权之外,依附于议会下院、主管行政决策的权力实体。

——陈蕴《国王与议会关系的颠倒——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材料三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开始了英国历史上长达64年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也是“大英帝国”走向繁荣、显赫又逐渐盛极而衰的时代……著名散文家麦考莱在他的《英国史》里,把维多利亚时代看作最富庶、文明、伟大的时代……不过凭心而论,大英帝国的兴衰与维多利亚女王没有多大关系。

——《维多利亚时代》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国王否决权变成一项有名无实的虚权”的原因及反映的本质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国王和内阁之间关系的演变情况。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大英帝国的兴衰与维多利亚女王没有多大关系”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是如何一步步被架空的。
2019-05-1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年和1979年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材料二:1949年,毛泽东用同心圆、原子结构或者洋葱作比喻,给权力的构成下了定义。圆的核心是由工人阶级组成,通过代表它的党行使领导权。紧靠核心的是农民,他们构成了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接着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主要是追随者。至于民族资产阶级……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英国)1832年第一次国会选举制度改革,可以被看作是适应工业革命大潮的第一步。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业革命完成后,各项改革更是接踵而来,一发不可止歇。这些改革,择其要者大致有:40年代实行自由贸易、1846年废除《谷物条例》、1867年第二次国会选举制度改革、70年代开始的教育改革、1884年第三次国会选举制度改革、19世纪末劳动立法等社会改革。
——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请回答:
(1)《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新中国建国之初,毛泽东是通过什么方式让人民当家作主的?
(3)概述“光荣革命”后,英国是怎样推进民主的?如何认识英国的民主?
2019-01-30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江苏泰州二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8 . 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如何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此后,又是怎样用妥
协的方式推进民主化进程的?
(2)依据材料二理解美国的宪法为什么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
“多元利益的妥协”表现在哪些方面?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中妥协的认识。
9 . 近代世界史中,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学。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中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0 . 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有效的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孟子》

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子集注》)


材料二   

图1   1759~1818年英国工人实际工资指数   图2   穷人国与富人国

材料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议会制定法律,规定工厂一切机器必须安装防护措施,确立卫生检查制度,对劳动条件定期进行检查。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材料四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2)材料二中图1、2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中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分析其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