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材料旨在说明光荣革命使
A.国王权力的来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议会可以随意废立国王
C.英国议会制度一直未确立
D.议会取得对国王的监督控制权
2 . 西方的法治传统直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它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拿破仑帝国终结之后,19世纪的欧洲发现自己面对着在上一个世纪中由孟德斯鸠和卢梭理论化了的两种宪法模式:英国模式和法国革命的模式。前者,英国模式,具有自由主义的和资产阶级的倾向,人们确认它是来源于日尔曼的,但实际上,如同我们已经看到的,它包含了不少罗马宪法的原则;后者,即法国模式,具有民主的倾向,与共和制的罗马宪法有更直接的联系。当然,这一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喜欢第一种模式。

——摘编自阿尔多贝特鲁奇《罗马宪法与欧洲现代宪政》

材料二   中国现代化的演进以洋务运动所提倡的技术模仿为第一阶段之特征,但自强求富凡三十年,甲午一战化为乌有。知识阶层检讨之余,认为日本有宪法而强,中国无宪法而弱,立宪强国之说遂逐渐成为二十世纪初政学两界的共识。

——《中国百年宪政之路》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变化的起点。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优越和先进性,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

——彭南生《一样历史多样观——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及主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政体的模式,归纳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规范的罗马法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走上探索宪政之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欧现代的发展是一种资本主义的发展,它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其体制的发展问题。经济的现代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既是其体制变化的结果,也是推动体制变革的重要因素。事实上,经济机遇是随时都有的,但只有在一个社会具有一定的法治基础,具有社会公认的游戏规则,现代经济才可能持续地生长和发展起来。从欧美大国的发展历程看,一切有所作为的现代化大国,在自己的历史中都产生了某种独一无二的东西,那就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大家思想。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蕴含了欧美各国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2019-06-05更新 | 1025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2届宁夏贺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历史试卷
5 . 英国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就,其根本性变化在当时表现为
A.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的混合政体思想
B.源于13世纪以来的传统政治形式
C.提高了议会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
D.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2019-12-0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19世纪英国选民人数统计。造成人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选民人数统计表(单位:人)
年份1831年1833年1869年1886年
选民人数43997071722422256924937204

A.工业革命发展带来人口高速增长
B.两次工业革命提升了人口素质
C.民主斗争促成英国议会数次改革
D.君主立宪制改善使投票率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部门年份农林渔牧业工矿建筑业商业运输业地产房租业
18017550543040501220
183179501171059002200
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C.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D.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
2019-01-04更新 | 594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5届宁夏区固原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综合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8 . 19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1811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每周3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种变化
A.反映了内阁权力向议会的延伸
B.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
C.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
D.说明内阁左右了议会的立法
2018-11-10更新 | 2162次组卷 | 20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08·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9 . 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
A.内阁首相由国王兼任B.王室成为政治统治中心
C.君主立宪制度确立D.议会对内阁负责

10 . 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1832年6月7日,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当时的人”所称为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