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两篇《政府论》中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三   君主立宪制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这些创新有什么作用?

(3)综合上述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18-08-26更新 | 140次组卷 | 4卷引用:2018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同步检测卷
2 . 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签署并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1921年他却在《五权宪法》中指出:“在南京定出来的民国的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在一次讨论中他又说:“内阁制,纯恃国会,中国本身基础,犹甚薄弱……国会且然,何有内阁?……我以为这个执行约法,只有一年半载的事情,不甚要紧,等到后来再鼓吹我的五权宪法,也未为晚。”

                         ------据李伟迪《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等


材料二   大英图书馆为纪念《大宪章》签署800周年,开展了主题为“大宪章:法律·自由·遗产”的展览。主办方还从全世界著名的法律文件中选取了陪展品。

                                             -----据2015年3月19日《环球时报》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对《临时约法》不满意的理由,结合当时政局,指出他依然签署和颁布《临时约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释大英图书馆为什么以“法律·自由·遗产”作为展览主题来纪念《大宪章》签署800周年。“部分陪展品名录”中空白处应补充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任选其中一个补充的文件说明其入选的理由。
2018-06-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区实验中学高2019级高二下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3 .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体现了什么原则?这是哪部法律文献的规定?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以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英国选民增加了22万人。19世纪中叶,英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再次掀起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1884年自由党格莱斯顿内阁使选民人数从255万增加到450万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原因。

2018-04-1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吴起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西欧各国通过出版官报、出版许可制度、内审查等书报检查制度以及各种政治制裁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的传播。到17世纪中期以后,要求“出版自由”的呼吁越来越强,各种报刊相继涌现。18世纪中后期,欧美资产阶级开始在法律上确立了新闻自由的原则。如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把新闻与出版自由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固定下来;1791年美国颁布的《宪法第一修正案》中第一条明确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等。在欧美民主政治形成发展时期,各种媒体逐渐成为公众政治生活中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材料二
新闻媒介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对政府的权力运作起着监督作用,维护着政治权力的合法性。英国自1538年开始争取出版自由到19世纪中叶英国报业争取到新闻自由,是英国民主政治成型期,同厂被认为英国新闻自由和现代民主政治的“摇篮”。…当时不管哪一个政党组阁,除必须获得上下院的支持外,还必须得到《泰晤士报》的支持。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闻愿问道格拉斯·卡特称报业为为政府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第四部门”。他认为,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但如无自由报业反映舆论、监督政府,民主政治是无法运行的。正如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所说:“自由报业与民主教育,是民主政治的车之双轮,鸟之双翼。”
材料三
西方新闻媒介虽然标“客观”、"公正”、“中立”,但在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上具有明显的偏见,如塑造发达国家的形象时,往往以言论自由、尊重人权、崇尚民主为主而沾沾自喜;而对发展中国家,则见不到发展中国家的进步以及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贡献,而多是政变、动乱、饥饿、冲突、侵犯人权、破坏民主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举的《西方新闻媒介与民主政治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媒体逐渐获得新闻自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自由报业与民主教育,是民主政治的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的理解。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新闻媒体发展的认识。
2018-02-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含东至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历史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人教版《历史》必修Ⅰ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17世纪初,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标榜“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他们还曾多次解散议会,甚至十多年不召集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国王的专制十分不满,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赶走了詹姆士二世。这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史称“光荣革命”。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四   我常听人说,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这明明是一句历史的叙述,但却绝不是历史的真相。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1)材料一涉及的机构是什么?该机构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革命前后国王的权力来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概括材料四关于中国古代君主制度的观点。你赞同吗,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理由。

2018-01-0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人教版历史试题(B卷)

6 .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它是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出近代英法美德四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富强而发动的革命,并且指出它们的两项共同点。

材料二: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实。

材料三: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侵华的主要原因和重大侵华事件以及1945年无条件投降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四月提纲》

(3)材料四中的“革命的第一阶段”与“革命的第二阶段”分别是指什么事件?它们的革命对象分别是什么?

2018-01-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人教版《历史》必修Ⅰ


(1)材料一涉及的机构是什么?该机构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17世纪初,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标榜“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他们还曾多次解散议会,甚至十多年不召集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国王的专制十分不满,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赶走了詹姆士二世。这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史称“光荣革命”。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3)根据材料,革命前后国王的权力来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我常听人说,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这明明是一句历史的叙述,但却绝不是历史的真相。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4)概括材料四关于中国古代君主制度的观点。你赞同吗,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理由。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后,明确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结果造成“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的尴尬处境,于是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明成祖即位后,命官品较低的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于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参与机务,称为“内阁”。“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仍然是皇帝的私人秘书。永乐中期以后职权渐重,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从明英宗朱祁镇开始,后面的皇帝多为荒怠懒惰或宠幸宦官之人,他们往往会将政务交给内阁处理,于是内阁地位进一步提高。到了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士后,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

——《百度百科》

材料二:光荣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根本上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原有的君主专制形式继承了下来,国王继续保留了许多重要权力,但是他只能在议会广泛限制的范围内行使这些权力,国家主权的中心已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首相、内阁和政府的产生与组成的法定程序:英王任命首相→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英王批准后内阁和政府便告组成。在英国内阁制中,首相一身二任(政府首脑和多数党领袖)是掌握国家实权的关键人物,但是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和政府都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如首相有义务向议会报告工作,有责任回答议员的质询。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和《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朝内阁制形成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改革的和平进程。
(3)综合上述材料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英内阁制度的不同。

10 .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至嘉靖以后,严嵩等怙宠行私,上窃朝廷之权,下侵六曹之职,怨毒盈于天下,而祸败随之。盖阁臣之外重势而蒙恶声至此而极。

——叶向高《纶扉奏稿》卷10《乞休第十一疏》

材料三:(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亚里士多德对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体曾作了如下的概括:全体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官职;全体挨次进行统治,也挨次而被统治;抽签参加政治机构;对于任官资格完全没有财产定额的限制……

——应克复等著《西方民主史》

材料五:(根据1832年议会改革法)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取消市镇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111席,减少市镇人口2000——4000人的30个选区的议席各1席,……这些议席(重新)分配情况为:……另将65席授予新兴的工业城市,有22个大城市各得2席,21个中等城市各得1席。……1833年,新议会法实行后的第一次议会选举结果表明:总人口超过1044万的英国各郡选区选出了189名议员,而人口只有581.6万的城镇选区却选出了364名议员。

——张怀印《十九世纪英国宪政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有人认为严嵩、张居正等专权说明当时君主专制制度已经严重削弱,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的看法。

(3)根据材料四,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下院议席调整的主要依据,并分析1833年英国下院议员来源变化的主要原因。

2017-11-0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