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天朝的崩溃》中写道:“1840年4月7日起,英国议会下院……经过3天的辩论,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内阁的提议。”随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宣布对中国开战。由此可见,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决定于
A.议会B.内阁C.国王D.首相
2 . 有学者指出“它们构成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大厦的两块基石,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使司法权最终从行政权分离出来”。“它们”是
①“光荣革命”   ②《权利法案》   ③《王位继承法》   ④责任内阁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2-05-19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哈利法克斯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在激烈的党争中因态度超脱,不参与任何政党而被称为“骑墙者”,并以此为傲。他宣称:“国王可以在两党之间游刃有余,而两党终归要合二为一,共同效忠国王”。这表明英国
A.政党政治尚未形成B.内阁集体负责尚未形成
C.两党制度形同虚设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其择官治事,亦有阶级、资格,而所用必皆贤能,一与其臣民共之。……臣民一有不惬,即不得安其位。自始设议政院,即分同异二党,使各歇其志意,推究辨驳,以定是非;而秉政者亦于其间迭起以争胜。”中国近代外交家郭嵩焘的这一描述反映了作者对(     
A.美国选官制度的赞赏B.美国分权体制的赞赏
C.法国政治体制的赞赏D.英国宪政制度的赞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从1830-1837年,英王威廉四世曾经三次解散内阁,两次解散议会,他还是最后一位违背议会意愿来任命首相的英国君主。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议会君主制尚未完善B.议会、内阁受国王控制
C.民主政体仍在发展之中D.国王仍是国家权力中心
2022-05-16更新 | 43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江苏专版)
7 . 1832年,英国改革议会选举制度,在选民资格方面规定: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有选举权。这-规定
A.限制了土地贵族的传统权利B.使工人拥有了选举权
C.保障了农村选区的选举权利D.扩大了下议院的权力
8 .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里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中,特别强调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会合在一起来帮助和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
A.英国国王权力结束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机构的中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国王和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关系
2022-05-11更新 | 178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一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英国历史下的宪法性文件,材料反映了英国代议制
时间文件成果
1215年《大宪章》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年《三年法案》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
1679年《人身保护法》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议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

A.连续性和渐近性B.政党成为国王的附庸
C.民主范围广泛性D.民主形式多样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在微观性构成的内部载体上,“光荣革命”以立法的形式否定了君主主权,确立了议会主权。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成为实际上的首相,剥夺了国王唯一尚存的行政权。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主要由保守党和自由党把持,轮流执政。政治体制的产生发展和变革,背后有独特的政治文化,纵观两千多年的历史,英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存在,俨然演化成为了一种国家理念的存在,与其民族、传统和思想浑然一体。英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该国居民形成了审慎、害怕变革、崇尚改良的岛国心态,塑造了人们安于现状、乐于遵循、服从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的生活态度。在英国,社会各阶级价值取向都向上流社会看齐,并逐渐养成绅士风度的国民性格。

——摘编自王哲媛《影响英国政治制度的政治文化因素概述》

材料二   完成民族国家构建然后开始民主化的进程,反映了政治发展的一般逻辑,西方早发现代化国家历史上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新中国的成立,让传统的中国拥有一个强大的现代政党体系,中国共产党超强的领导与执政、动员与整合能力,是我国现代化和民主化得以稳步推进的前提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莫里斯·梅斯纳说: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解决了过去日趋严重的、长达一世纪之久的混乱。被称为“一盘散沙”的中国,正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则断言:中国模式,将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影响整个世界。

——摘编自胡伟《新中国的政治发展:成就、途径和道路》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政治制度的架构,并说明影响英国政治体制的文化内核。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政治制度相比,新中国在制度体系上的主要区别,并分析其原因,简述“中国模式”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