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0 道试题
1 .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颁布法案规定:“法院法官由英国国王指派,但唯有议会两院皆投票通过,才能撤除其职”。这说明,当时英国(     
A.国王统而不治B.国王行政权被削弱
C.内阁运作有序D.立法权高于司法权
2 . 19世纪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这三次议会改革(     
A.最终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B.使英国国王的权力完全丧失
C.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演变相适应D.巩固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2022-08-31更新 | 1189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8月联考协作历史试题
3 . 下图漫画是《17世纪英王和议会的角力》,其中与英王角力的是(        
A.贵族地主B.资产阶级C.下层群众D.农场主
2022-08-25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简答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四十八小时的首相

1746年,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的亨利·佩尔汉姆的提案,导致佩尔汉姆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任命巴思伯爵为新的财政大臣,即为首相。但是巴思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只当了两天首相就被迫辞职,时称“48小时首相”。乔治二世被迫请亨利复职并接受了其苛刻条件,由此开创了新的先例。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2   失去信任的首相

1781年秋,英军在北美独立战争中战败,消息传至英国国内,下议院强烈指责时任首相诺斯领导无方,并在随后通过了对诺斯的不信任案。结果诺斯在1782327日辞职,成为史上第一位因不信任议案而辞职的首相。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3   最年轻的首相

1782年斯诺辞职后,24岁的小威廉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反对派议员被驱逐出议会下院。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4   现任首相

2019723日,鲍里斯·约翰逊击败杰里米·亨特,当选新任保守党领导人。他在特雷莎·梅24日接受完最后一次首相质询后,正式入驻唐宁街10号,成为英国新任首相。


阅读材料,指出英国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022-08-2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32年议会改革后,大多数工业资产阶级的参政要求未得到满足。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高级职位。选区与议员名额分配严重不合理。……从1852年起,矛盾尖锐的辉格党和托利党先后5次交替推出改革法案,但都以失败告终。1866年,因农业歉收引起物价上涨,特别是改革失败,激起了下层民众的愤怒。1867年,保守党出身的首相迪斯雷利决定将议会改革进行到底。18678月,改革法案经女王批准生效。主要内容为:在城市,凡居住一年以上具有10钞财产并纳税的房客,可享有选择权。在乡村,凡缴纳税金在12伪以上的租地农都有选举权,选区调整:4个小城镇选区停止选派议员,38个城镇选区议席山原来的2席各降为1席。曼彻斯特等4个大城市各占3席。在新增设的10个新城镇选区中,9个选区各占1席,1个选区占2席。

---选编自施兴和等《一八六七年英国议会改革起因、动因、后果简论》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
6 . 近代以来,欧美各国逐步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不经选举产生,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
B.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
C.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多数票选出
D.德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皇帝负责
7 . 在很长时间里,英国首相制度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运作,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     
A.阻碍了英国民主法治进程B.有利于首相权力的扩张
C.破坏英国君主立宪制原则D.促使议会中心地位形成
2022-08-0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英国议会在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威廉三世逝世后,王位应传给詹姆斯二世的第二个女儿安妮,不能传给任何天主教徒;同时规定,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这些规定从本质上体现了(     
A.权力制衡机制B.男女平等思想C.中央集权要求D.王在法下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761年,英王乔治三世任命其亲信、托利党人布特组建“国王之友派"内阁。议员威尔克斯对此抨击乔治三世专横,被乔治三世以败坏风化的罪名加以逮捕,而下院为了逢迎国王,取消了威尔克斯的议员资格。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国王的权力并未受到限制B.代议制民主有待完善
C.上下两院之间是竞争关系D.责任内阁制并未确立
10 . 中世纪,英国国王和贵族势均力敌,实现了“共和政体的混合平衡”。1640年英国革命的原因在于国王试图打破这种平衡。革命中废除国王,尝试彻底民主化的共和政体,却走向更严酷的专政。光荣革命后建立起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的“共和政体”。这表明,英国(     
A.近代民主政体的确立根植于传统
B.议会权力至上是其政治基本原则
C.近代共和政体的确立具有艰难性
D.资产阶级革命引发封建统治复辟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