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0 道试题

1 . 材料   爱德华.柯克,英国著名大法官和法学家。1608年的一天,英王詹姆斯一世意欲亲临法院坐堂问案,时为首席法官的柯克犯颜谏阻:“陛下没有学习过英国法律.....法律是一门技艺,只有经过长时间学习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可以行使司法审判权。”柯克强调:“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他坚决抵制詹姆斯一世对司法的干预,并表示:“如果今后再遇见类似情形,仍将做一个法官所应当做的事。”1628年,议会通过了柯克起草的宪法性文件《权利请愿书》,为《权利法案》的制订提供了借鉴。柯克逝世6年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规定,法官只要“品行端正”即可终身任职。

——摘编自(英)霍兹沃斯《英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概括柯克的法律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柯克对英国近代化做出的贡献。
2022-05-09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高蓝周临鄠六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1907年,英国成立“影子内阁”,其目标是寻找机会取代执政党的地位,转为正式内阁。从此,每当英国议会下院开会时,执政党和反对党隔桌相望,执政党的内阁成员与“影子内阁”成员一一对应入座。 英国“影子内阁”的存在
A.避免了国家决策的失误B.成为沿用至今的宪法惯例
C.印证了代议制度的瑕疵D.着力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3 . 【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
历史事件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个时间序列。下图反映了这一点。

根据材料,请先在上图所示五个历史事件任意一个之前或之后增加一个英国政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然后解释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求:史论结合,解释合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32年议会改革是“光荣革命”以来对英国政治制度的一次大改造。在改革法案中,统治阶层尽可能地满足强大起来的社会阶层的政治要求,通过给予资产阶级和上层中产阶级选举权,分裂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同盟。据此分析,1832年议会改革的根本推动因素是
A.君主立宪制的不断完善B.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C.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D.英国殖民势力的大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上半期,英王乔治四世在位期间,英国内阁越来越独立于王权,并向议会下议院靠拢,实际上,内阁才是当时英国行政决策主管。首相与内阁之间的微妙而紧密的关系让他们同享利益、共担风险,而拥有皇室血统的国王却越来越被疏远。据此可以得出,此时英国
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B.内阁开始成为权力中心
C.议会主权原则开始确立D.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693年以后,有人建议从议会的多数党中遴选阁员,组织行政班底,提供咨询意见。但当时议会对政府并没有控制权,尽管议会有充分权力可以制定法律,国王却可以不加理会而行使其特权。材料表明,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尚待完善B.大臣只对议会负责
C.议会行政权受到侵蚀D.急需进行议会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身兼英国国王和荷兰执政,可以代表荷兰、英国两个国家进行外交活动。1701年公布的《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本国王位与尊号归属于非英格兰王国的人的时候,如果未经国会同意,本国国民不负防御不属于英国的领土而从事战争的义务。”这表明(       
A.英国王位传承弱化亲缘关系B.国王的外交权转移至议会
C.国王是英荷两国联系的纽带D.王权必须服务于英国利益
8 . 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邀请”来国王,由于国王的权力不是来自于上帝,而是来自于议会,所以国王也随之走下了神坛,其地位与普通民众平起平坐。如果他违法乱纪,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表明
A.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B.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C.英国代议制正式确立D.国王与议会共享政治权力
2022-04-19更新 | 1321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2年北京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17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君权已经不具有原有神圣性,但议会对国事的运作却未必令人满意。议会可以在大事上防止国王随心所欲,但处理日常的行政事务,却依然需要一个稳定的权力中心”。该学者意在强调英国
A.需要强化君主的行政权力B.进行议会改革的必然性
C.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必要性D.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我国古代监察体系初步建立。魏晋至隋朝,御史台是国家最高监察机构。唐朝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察系统,此外,还建立了系统的谏官制度。宋代沿袭唐制,又在地方上的州内设通判监察行政,设提点刑狱司专司刑讼,设转运使监督财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朝初年,中央台、殿、察三院合并为都察院,同时,设置独立于都察院的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活动,科道并立,地方设按察使司。清朝形成了“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实现了高度的严密统一。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监察权力来源于皇权。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虽然具有其独特性,但也难免会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具有其局限性。

——摘编自高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探析》

材料二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具权威性与代表性。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以保护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标的反腐败机制。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监察制度效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