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61年以来,复辟的国王再次成为英国政治和政府运作的中心。政治精英们在1688-1689年的革命过程中,使威康与玛丽共同成为国王与女王,掩盖了废黜国王的行径,延续了世袭继承制。议会的领导者通过议会制定一系列宪法性法案,总结历史上形成的基本宪法习惯,明确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在和平时期征集和保持常备军等。为防止国王拥有较大的财权,他们炮制了多个财政法案,把政府财政收入分为国王正常岁入和议会特别拨款,前者供王室日常开支所用,后者用于战争及其他非常需要,给予国王的正常岁入远少于政府的实际需要。总之,“光荣革命”扭转了英国政治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程大汉《“光荣革命”与英国中央权力结构的变化》

材料二   在美国革命刚结束不久,深受民主思想影响的制宪者就意识到:为了让自由永存,必须要求人们节制自由,“今后危害国家的灾难只能是来自自由的滥用”。为了应对民主制度的两大威胁―立法权完全屈从选民的意志及政府所有权力又都集中到立法权,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通过制度创新,赋予政府可以直接对民众和各州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而无需借助加盟的各邦力量,同时使总统在当时情况下拥有最广泛的权力,尽管这一权力依然受到立法机构的制约,并确保法院的力量来源公正无私,至少是独来独往。这些规定把启蒙时代思想家的睿智、英国普通法的传统与北美殖民地的自治经验有机结合,融会贯通,炮制出既有明确原则又有具体条款的美国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部宪法,避免了来自民主的威胁。

——摘编自任东来《美国宪法的形成:一个历史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是如何“扭转了英国政治的发展方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制宪者“要求人们节制自由”的原因及主要措施。
2 . 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渐进性和灵活性等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缔造的是一个君主立宪政体,在这个政体下,君主的实权逐渐削弱,让位给议会的权力。政府由议会产生,向议会多数派负责。如果说在光荣革命之初,行政与立法的关系尚不明确,国王与议会有可能各行其是;那么到18世纪中叶,国王的权力已经消退了,立法权已高出行政权,将行政权置于自己的控制下。任何政府要想存在,就必须取得议会多数的支持。

﹣﹣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立法权”是如何“将行政权置于自己的控制下”的?

材料二:

时间 事件
1832年 英国进行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而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1836年 开始了工人阶级为争取普选权而斗争的“宪章运动”
1867﹣1885年 英国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全国成年男子基本获得普选权
1918年 议会通过改革法案,将选举权扩大到了妇女,普选制最终确立

﹣﹣整编自李宏图《试论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英国普选制度得以最终确立的主要原因,并指出英国“宪章运动”与马克思主义诞生之间的关系。
2020-07-2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经济状况,并概括秦汉帝国政治制度的特征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明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这些因素未能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的原因。

材料三   欧洲政治革命的第一阶段是17世纪的英国革命。英国这场大变动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这场冲突后来演变成一场公开的内战,内战中,国会获胜。英国国会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代议制立宪政体——这是英国对欧洲、对世界的最大的政治贡献。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的英国革命”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英国是如何建立与完善“代议制立宪政体”的?

材料四   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见面关税、开放市场……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曾尖锐地批评,英国自由贸易理论是把实力不同的国家放在同一起点上……

——摘自张跃发、刘养洁《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评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2020-07-2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从荷马时代到城邦独立自由的终结,我们视为“古典时代”。(希腊)带有军事民主主义色彩的王权向贵族共和过渡,更进一步向民主政体过渡。...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王权的强弱在起点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不同的对外扩张方式导致不同的结果;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思想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摘编自 胡钟达《古典时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英国政治权力实际上都掌握在内阁和下院手中。行政权和立法权是混合的,内阁成员必须是下议院议员。……法国总统有权任命总理和组织政府,有解散国民议会的权力。政府提出的法案议会要优先讨论,政府可以要求议会授权制定政府法令,其权力与法律一样。议会立法范围受到严格限制,对政府的倒阁权也受多重限制,使之很难行使。

——摘编自肖继、王薇《英、美、法三国议会制度之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

材料三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针对黄炎培提出的如何打破历史周期率的疑问,毛泽东提出了探索“民主新路”的主张。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毛泽东既坚持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又善于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摘编自李良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由君主制和贵族制转向民主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法两国议会与政府关系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设计并建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综合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
5 . 英国议会上院经历了一个权力不断下降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亨利七世(1485年一1509年在位)时首届议会中,教会贵族占上院多数,共49人,世俗贵族降至29人,其比例大约为1.7比1。但到都铎王朝(1485年——1603年)晚期上院世俗贵族达到59人,超出教会贵族一倍多。

——摘编自李美珍《英国历史:都铎王朝上院的衰落和下院的增强》

材料二   1911年的议会改革在首相阿斯奎斯斗争下,上院被迫作出了让步,通过法律确立了下院的财政立法权,对于预算案上院只能搁置一个月,在其他公议案上,上院可延搁两年,但如果连续三次在下院获得通过,可以直接交由国王批准成为法律,无须经上院同意。而且这个法案明确宣布“想要用一个建立在群众基础上而不是世袭基础上的第二院去代替现在所有的上议院”。1949年颁布的议会法是1911年议会法的补充,它规定只能由下院提出财政议案,上院没有修改和否决的权力,同时将上院延搁下院通过议案的时间缩减为一年。

——摘自《英国议会制度》


(1)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上院议员阶层结构变动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上院权力发生的变化。
(3)结合上述材料概括英国政治的发展趋势。
2020-08-2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历史图示和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如图片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体现的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一相比,图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三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图四漫画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图五体现了哪些重要原则。
(3)概述图六所示法律文献的历史地位。
(4)图七是中国人民多年追求民主的结晶,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它规定和确立了新中国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7 . 英国是历史上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国家,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现代化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权利法案》只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国王的权力依然很大,在某种程度上君主仍是权力的中心。到18世纪初,国王手中的特权越来越少,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三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荣革命前后英国王权来源的变化,并指出《权利法案》确立的的权力机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当时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一次新的斗争”指哪一事件?据材料三,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英国政治现代化转型的演变趋势及其成功经验。
8 . 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各政治派别适时的妥协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阅读材料:

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以来英国社会严重分化。“有钱阶级”和“无钱阶级”的对立,“有权阶级”与“无权阶级”的对立都十分严重。在既有宪政框架下,争夺选举权和议会席位成为矛盾的焦点。为了各自的需求,资产阶级改革派组织与工人组织结合起来,动辄组织起数十万人的群众集会,造成触发革命的可能。同时,在野的辉格党为谋求执政以“议会改革”为主张来顺应社会主流。1830年末辉格党成功执政并提出改革法案。法案在下议院通过却屡遭到托利党在上议院(仍有否决权)阻挠而被否决。为避免局面崩溃,国王终于答应准备册封50—100个改革派人士为贵族进入上院,以确保议案在上院通过;而托利党则不等国王册封就妥协退让,终使改革法案获得通过。1832年改革进一步削弱了上议院和王权,成为现代代议制民主确立的开端。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的时间和标志。并归纳英国君主权力发生变化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并概述影响。
2020-02-2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渝北中学、求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的价值并不是它的形式(国王易人)所能衡量的……1689年,国会通过了两项重要的法案:《权利法案》和《宽容法》。根据前者,国王的特权完全被剥夺,英国结束了她的君主专制主义,而开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政治的新时代;这不只是英国政治史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世界史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根据后者,英国的部分国教分子经过了长期奋斗,终于获得了基本的信仰自由,这实是宗教革命的原则之更进一步的扩张。

——《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材料二   欧洲把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歌德曾经若有所思的对美国称道说:“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是如何评价《权利法案》的意义的?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两个角度分析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和《宽容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合众国的成立践行了哪些启蒙思想。歌德为什么说美洲大陆胜过了旧大陆?
10 . 在人类政治文明史上,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正面临解散的边缘……尽管外界认力我们的意见力一致,事实上我们正陷于千钧一发的关头……建国之父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这个国家约“权力结构”配置合理又运转正常的问题。这个问题又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国家与国民的关系,其实质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来源问题;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卖质是如何处理“州权”问题;三是中央政府内部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门的关系。

——根据《美国文明三部曲》等整理

材料二   (英国)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又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三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三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又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挥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度受到影响,工业化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体制的确立》《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又,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团)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雄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编自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约“大妥协”》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解决中心问题的相应办法和英法资产阶级与王权(复辟势力)妥协的结果。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井说明理由。谈谈你对“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