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王在国家所有重要事务上.包括征税,必须征求贵族的意见并且得到他们的同意,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

——l215年英国《大宪章》

材料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l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三:l7世纪,英国结束了建立在君权神授基础上的君主制,代之以建立在宪法原则上、受到议会制约的新型君主制……。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体现了英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经开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l《政治文明历程》

(1)材料一、二中,国王权利分别受哪一群体或机构的限制?
(2)据材料二说明英国确立了什么政体。
(3)据材料一、二、三分析,英王地位发生了怎样变化。
(4)据材料三概括:英国社会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这一趋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3-05-0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后,执政党可以利用其议会多数的优势,改变和操纵议会工作议程,使之有利于内阁。这反映出英国(     
A.行政权呈扩大的趋势B.国家权力中心发生了变化
C.内阁权力的过度膨胀D.权力之间失去了制约平衡
2022-07-06更新 | 789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2023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17世纪40年代,同一时期的英国和中国均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从此中国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中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  )
A.中西方文明的衰亡和兴起B.中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
C.中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D.中西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2020-11-10更新 | 207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1届陕西省铜川市同官高级中学高三模拟测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世纪前期至中期,英国议会能够自主制定法律,政府对立法虽有影响,但尚不能支配议会的立法工作;19世纪晚期,政府逐渐成为议会下院立法工作的领导者,下院在立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主动权。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A.行政权呈现扩大趋势B.议会丧失权力中心地位
C.立法权主体发生变化D.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阎照祥在《英国贵族史》一书中写道:1880年以来诸多新兴工商业资本家陆续成为英国上院贵族之后,贵族院已开始成为“一瓶兑了水的威士忌”。20世纪20年代中产阶级开始进入上院之后,贵族院成为“一瓶变味的啤酒”。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英国社会
A.贵族政治退出舞台B.君权神授思想流行
C.政治民主化的趋势D.政党制度受到制约
6 . 英国是历史上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国家,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现代化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权利法案》只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国王的权力依然很大,在某种程度上君主仍是权力的中心。到18世纪初,国王手中的特权越来越少,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三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荣革命前后英国王权来源的变化,并指出《权利法案》确立的的权力机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当时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一次新的斗争”指哪一事件?据材料三,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英国政治现代化转型的演变趋势及其成功经验。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在斯图亚特王朝前期(1603—1688年),依托于枢密院而设立的“外交委员会”,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君主、辅佐君主处理外交事务及其他重要国务的秘密机构。由于会议地点在王宫密室之中,而所议国务又颇为隐秘,故“外交委员会”又被时人称为“密室会议”、“内阁会议”或“内阁”。到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即1689—1714年间的威廉三世与安妮女王统治时代,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并事实上承担着中央政府的职能,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内阁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政治原因。
2019-05-2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竞培中心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英国近代选举权的变化和文官制度的确立发展反映了民主化进程加快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


(1)材料一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试概括英国选举权变化历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王在国家所有重要事务上.包括征税,必须征求贵族的意见并且得到他们的同意,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

——l215年英国《大宪章》

材料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l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三:有人评价维多利亚女王说:“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l《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四:l7世纪,英国结束了建立在君权神授基础上的君主制,代之以建立在宪法原则上、受到议会制约的新型君主制……。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体现了英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经开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l《政治文明历程》

(1)材料一、二中,国王权利分别受哪一群体或机构的限制?(2)据材料二说明英国确立了什么政体。
(3)据材料一、二、三分析,英王地位发生了怎样变化。
(4)据材料四概括:英国社会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这一趋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0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在斯图亚特王朝前期(1603—1688年),依托于枢密院而设立的“外交委员会”,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君主、辅佐君主处理外交事务及其他重要国务的秘密机构。由于会议地点在王宫密室之中,而所议国务又颇为隐秘,故“外交委员会”又被时人称为“密室会议”、“内阁会议”或“内阁”。到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即1689—1714年间的威廉三世与安妮女王统治时代,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并事实上承担着中央政府的职能,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1)据材料一,概括从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2)据材料二,指出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内阁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政治原因。

2018-09-01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