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4 道试题
1 . 1873年,君主派占多数的国民议会选举带有波旁王朝政治倾向的麦克马洪为法国总统,任期为1873-1879年,1876年麦克马洪宣布有共和倾向的西蒙内阁辞职。这可以反映法国
A.民主共和制尚未确立B.1875年宪法的成效有限
C.政治斗争的错综复杂D.封建势力主导政治局势
2022-01-23更新 | 494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8月阶段考历史试题
2 . 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存在的70年中,先后更换过104届内阁,接近平均每年两个,大约有17届内阁仅持续1个月,有一届内阁存在时间仅1天,以至于法国内阁常被称为“短命内阁”。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制衡存在不足B.共和派未能取得对君主派的优势
C.议会多数党派的产生由选民决定D.精英阶层腐败损害政权的稳定性
2022-01-23更新 | 233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二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表为“德意志帝国选民参加帝国议会选举投票的百分率”。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年份(年)187118741878188418871893190319071912
选民参加选举投票的百分比(%)50.760.863.160.377.272.275.384.384.5

A.帝国议会立法权逐步巩固B.君主立宪制趋向于确立
C.公民参政积极性日渐高涨D.民众热切向往民主共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2年5月,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威胁要将在阿尔萨斯一洛林实行的新宪法“击成碎片”并将帝国这一直属领地“作为普鲁士的一个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个人政府”的运动,表达对皇帝言论的愤怒,部分党派警告威廉二世“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君主立宪制面临危机B.分权制衡原则得到贯彻
C.政党之间的矛盾激化D.公共舆论发挥监督作用
5 . 近代法国政权更选频繁,政体也随之反复变换。下图反映了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的主要特点是
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
A.短暂、艰难B.艰难、曲折C.曲折、首创D.首创、和平
6 . 德意志帝国时期,文科中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拉丁文和希腊文,实科中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自然科学,但当时实科中学的学生不能升入大学。1901年,德国宣布实科中学和文科中学具有同等地位,毕业生可以升入大学。这反映了德国
A.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B.义务教育的普及
C.社会等级观念的强化D.经济结构的变化
7 . 1791年9月14日,法国制宪会议通过的《1791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立法议会,行政权归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掌握,实行司法独立。宪法规定了公民具有信仰、言论、出版等自由。1791年宪法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
C.实现了真正的平等D.根除了封建专制复辟危险
8 . 1793年,法国国民公会通过《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宪法》,规定行使法国最高行政权的执行会议由立法议会选举产生。后来拥有立法权的国民公会,可以通过救国委员会直接行使行政权。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A.扫除了保皇派政治势力B.背离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C.建立了议会共和制体制D.隐藏了执政官独裁风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世纪初,德国政府要求追加预算,但在帝国议会中遭到失败。为此,宰相比洛解散了帝国议会。后来,财政部国务秘书的征税提案又遭失败。比洛被迫于1906年6月提出辞职,宰相因在帝国议会中失败而去职,这在德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说明当时德国
A.君主立宪体制开始确立B.国会与宰相实现了权力制衡
C.议会的作用和力量增强D.皇帝的权威遭到强有力挑战
10 . 19世纪60年代,德国学者拉班德在《德国国法学》一书中指出,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是一种“虚伪之空说”。三种机关与三种机能的分离,难以存在于实际,因为划分的行政权事务太窄。该学者意在强调
A.德意志需要强化中央政府权威B.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C.启蒙思想受到精英阶层的抵制D.德国民主化改革的保守与滞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