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德国1871年宪法既要照顾到德国人民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愿望,又要考虑各邦的利益;帝国议会为资产阶级和各种势力提供了合法活动的讲坛;而普鲁士风格的君主立宪制则要保障君主和容克地主掌握实权。材料说明
A.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立宪是虚专制是实B.德国1871年宪法兼顾各种势力的利益
C.德国1871年宪法具有明显的落后性保守性D.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有很大区别
2 . 根据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总统不仅拥有全部行政权,而且拥有部分立法权和司法权。议会不能因政策分歧罢免总统,但总统却可以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这说明,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A.封建残余势力强大B.议会和政府互相制约
C.议会须对总统负责D.总统拥有较大的权力
3 . 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58名上院议员不仅由各邦君主任命,而且均由各邦保守的贵族和大资产阶级担任,对立法及决策具有重大影响力,有权在皇帝同意之下解散帝国议会。这说明,德国代议制
A.具有一定的保守色彩B.有效地限制了德皇权力
C.推动了德国的政治崛起D.立法权由议会上院掌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乔治一世在英国统治了13年。但乔治一世不会说英语,又不熟悉英国的政风民情,便放手让英国大臣代他去料理国事,自己什么也不管。1727年,他的儿子乔治二世继承王位,和他的父亲一样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大臣们有事不再找国王,而是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认可。两个乔治由此摆脱了许多琐事,但内阁在议会多数的支持下执掌政务的做法却牢固地确立起来,今后有人再想改变就很因难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由此形成,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第三共和国的多党制党派林立,纷争激烈,使政治制度呈现出不稳定性。从1870年到1940年,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延续时间约8个月,而英国在1801年到1937年几乎两倍于第三共和国的时间里,仅更换了44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延续时间为3年零1个月。有人把法国内阁更替的过程称为"重新粉刷,在英国,当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后,内阁有权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进行改选,而内阁对议会的这种牵制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不存在的。

——摘编自沈坚《试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中的稳定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英国内阁与法国内阁的相似特点,并分析法国内阁出现"重新粉刷,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依据19世纪中期尚杜伟的统计,法国大土地所有者的地产平均面积仅138公顷,约340英亩。而中、小土地所有者的地产平均面积仅为88英亩和14.2英亩,且其中有1243200人的地产面积不足5英亩。由此可知,当时法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A.与英国同时期形势相当B.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金
C.表明封建君主势力强大D.不利于大资产阶级成长
6 . 普鲁士新建立的炼铁、铁器制造和机器制造企业,为全德之冠,占70%以上。1870年,德国铁路线的长度(不包括奥地利)为18560公里,其中普鲁士的铁路里程为11520公里,全德铁路网的运营为普鲁士掌握。这说明
A.工业革命助推德国统一的实现B.政治分裂阻碍了德国的现代化
C.近代交通决定了德国内部差异D.垄断资本的崛起推动政治转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