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1 . 1846-1851年,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对重要的外交部公文,不是呈报过晚使女王来不及审批,就是压根不呈报。对此,维多利亚女王致函首相,建议帕麦斯顿如不改正就将其罢免。结果帕氏仅道歉了事,这说明当时英国
A.女王掌握外交决定权B.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
C.国王已成为了“虚君”D.责任内阁制尚未完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约束政府的行为。这样,政府就不可以轻易的干涉甚至剥夺人民的权利,保护了人民的自由不受侵犯,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

材料三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什么?这种“安排”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1787年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主要不同。
2021-04-19更新 | 825次组卷 | 47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枢密院原来是英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构,但是“光荣革命”后,枢密院的权力不断下降,早已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荣誉机构。但英国人并没有废除它,英国内阁的重要文件都要以枢密院的名义发出。这表明当时英国
A.国王仍掌握国家行政大权B.政治变革尊重了历史传统
C.国家治理效率相对低下D.内阁借助枢密院扩张权力
4 . 1882年英国著名歌剧《劳兰斯》中的一段唱词,流传很广:降临到人世间的每个活生生的男孩和女孩,要么是一个小自由党人,要么是一名“小托利”。这段唱词反映了英国19世纪下半叶政治生活的什么状况(   
A.责任内阁制影响巨大B.工业资产阶级日益掌握政权
C.两党政治影响巨大D.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2021-04-1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世纪前期至中期,英国议会能够自主制定法律,政府对立法虽有影响,但尚不能支配议会的立法工作;19世纪晚期,政府逐渐成为议会下院立法工作的领导者,下院在立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主动权。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A.行政权呈现扩大趋势B.议会丧失权力中心地位
C.立法权主体发生变化D.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
6 . 世界近代民主运动中,英国采用和平的、改良的、渐进的方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以革命、战争和政变的方式最终形成“两院制加总统制”的政权组织形式。与英国、法国均不同,美国以其独特的条件建立起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政体。这表明
A.代议制是民主实现的唯一形式B.民主的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C.美国的民主形式优于其他国家D.总统制共和政体是民主主流
7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古今中外,各国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关国家的中央权力机构分布图


材料二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四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1)指出材料一中各图所展现的政治体制。图3体现了美国政体具有怎样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与图2相比在国家管理体制上的创新之处。简析图4与图3所示政体的本质区别。
(3)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材料三、四分别出自法国和德国的哪部政治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部文献颁布的历史作用。
(4)通过对中外政治体制变化的研究,请你谈谈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的“多数原则"不仅要求首相和内阁从议会多数党中产生,而且执政党必须依靠它在议会下院中的优势力量去行使权力。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出当时英国政治的特点是
A.国王“统而不治”B.三权分立C.典型的两党制D.议会至上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人(诸侯及官员)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

贫苦子弟,类皆康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其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副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涉及的选官制度并概述其发展趋势。简述这一发展趋势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政治制度不是用你喜欢不喜欢,或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标准来街量,其实制度之“好”或“不好”,完全取决于是否符合时代的需要。也许,最好的办法是不用“好不好“去判断它,而是看它起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对任何一种制度我们都应该用这样的标准来街量,这才是历史的客观态度。”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2)从材料二中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喷、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10 . 如图是反映某国民主政治确立及发展的知识结构图。该国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