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18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的行政官员队伍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个系统。政策制定的预案收集由事务官进行初步筛选,提出相应意见后交政务官处理。作为政务官的内阁大臣是英国政治的“大脑”,所有的发展战略和决策都由内阁提出并制定。这表明英国
A.政府行政效率得到了一定提高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议会已丧失了制约政府的权力D.行政分立体制已形成
2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邦正是若干(许多)公民的组合”……“城邦不论是哪种类型,它的最高治权一定寄托于‘公民团体’,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在一个同样的人们组成的社会中,根据平等和一致原则,实行轮番为治的制度,却是合乎正义而值得称颂”。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立法,中国逐步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由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人民政协积极探索和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就决策执行中的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截至2017年,全国农村98%以上的村委会依法实行直接选举,村民参选率达95%;55个少数民族均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占14.7%。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白皮书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亚里士多德关于古代希腊城邦政体构建的基本主张,并指出该政体构建明显的局限性。
(2)有人说,美国的政治体制比英国的政治体制进步,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运用有关史实论证。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争取实现民主政治历经了种种挫折和艰难,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3 . 《王位继承法》由议会在1701年6月通过,有两大内容:一是规定威廉和玛丽死后的王位继承问题,二是国家颁布每项法令必须经枢密院大臣签字方能生效;司法官为终身制,只有不称职者方可由国王任免,这是
A.防止司法体制走向腐败B.意图缓解王室财政困难
C.对议员选举制度的补充D.对新建政治体制的修补
2020-01-10更新 | 24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1月第01期(考点01-07)
4 . 以英国为代表的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虽然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832年6月,英国通过议会改革法。其重要内容之一,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议员名额,有143个衰败选区或被取消,或减少了议员名额,在新兴的地区和工业城市新设了40多个选区,使工业资产阶级能够向议会选派代表。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放宽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增加城乡选民人数,全国选民约增加30万,由1831年的51万增加到81万,约占全国成年人口8%,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表进入了议会,从土地贵族手里争到了部分政治统治权。

1832年以后,英国议会还在不断地进行改革。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英国走上了完全经济自由的道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通过、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并实行单议席选区制。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到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世界近代史》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基本史实并指出“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转折点”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法”颁布的原因及影响。
(3)综上所述,指出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所呈现出的特点。
19-20高二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建国后,我国史学界受到苏联学术影响,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很不彻底。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从现代化角度论证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这说明
A.历史研究服务于政治需要
B.历史评价具有主观随意性
C.历史解释随时代不断变化
D.历史解释受不同史观影响
2019-10-25更新 | 34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历史选修试题
6 . 下面为英国议会两院关系演变时间表,据此分析可知
1832年改革法案取消了贵族院对平民院议员的提名权;重新规定了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
1911年通过法案确立了平民院的财政立法权。
1949年颁布的法律规定财政议案只能由平民院提出,贵族院不得对它进行修改和否定。

A.平民院控制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B.贵族院的人员构成发生了变化
C.权力转移以和平渐进方式进行
D.英国贵族的政治特权丧失殆尽
2019-10-07更新 | 839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辽宁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文学——文化——文明

材料一   中世纪的文学以教会文学为主体。文学的作者以基督教的教士居多。教会倡导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几乎全部来源于《圣经》,严格讲,是对《圣经》有关内容的演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性。

唐代推行科举制,使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得到表现才华的机会,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唐代思想开放,文化交流频繁,许多知识分子见识广博,而又有良好的各方面的艺术修养。唐代诗歌流派纷呈,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新乐府派等,各派中都有传颂千古的名篇。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1)阅读材料一,比较西欧中世纪文学和中国唐代文学的不同点。

材料二   国际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运用情况简表

1839年
林则徐组织人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国际法》,其内容后来又被魏源用到《海国图志》一书中
1864年
受清政府委托,传教士丁韪良组织翻译了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从此开始了有组织地引进与翻译西方法律著作的进程
1912年《临时约法》颁布后,在国际上要求与他国地位平等、享有主权,在国内要求各民族和睦相处,享受同等权利的观念基本形成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第一次拒绝在损害国家主权的国际条约上签字


(2)国际法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材料二,分析国际法在中国传播和运用的意义。

材料三   英国革命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却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英国17世纪制度文明创建的成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根据下面表格可知

——摘编自大卫·休谟《英国史》

A.下议院不是英国唯一的权力中心
B.英国代议制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C.18世纪的英国社会持续动荡不安
D.财政权是英国政党竞争的核心
2019-05-30更新 | 45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黄冈中学2019届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世纪晚期,英国政府在对地方自治政府进行民主化改革的同时,确定以伦敦为首的80多个大城市直属内政部管辖。这一举措
A.协调了行政与立法间的矛盾
B.有利于行政权力的扩张
C.扩大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D.适应了君主立宪制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世纪30年代,英王威廉四世曾经多次解散内阁和议会,他还三次为大臣制订正式提案。在一次庆典中,他不听从其政治顾问而允许使用自己的名字,以对上议院中一次关键的投票施加影响。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国王依然是国家权力中心
B.内阁和议会受到国王控制
C.专制王权曾一度出现复辟
D.君主立宪制仍在发展之中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