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各国已有的现代化经验看,政治民主化并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式。它不仅依据各国的具体情况诸如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现实等确立不同的政治民主化的模型,而且各国的政治民主化实际上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可能一步到位,建立一个尽善尽美、万世不易的模型。以今天的美国政治去和二百年前,即使一百年前的美国政治相比较,我们很容易地看到其中的差别。如果人们无视政治民主化在各国的特殊性和阶段性,人为地追求某一既成的模式和超前发展,那么必定不能成功,甚者适得其反。

——摘编自马勇《重寻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但丁在他的《论世界帝国》中提出君王的统治和教皇一样都是上帝授予的权力。后来到了14世纪中后期,当神圣的罗马帝国在实际上被教皇所摧毁,国王们开始反抗教皇,君王的支持者们自然开始倡导王权神授的思想…….当教皇将国王逐出教会并敦促教民反抗他们的君主时,保王主义的作家和牧师们响亮而又狂热地提出了“君权神授"理论并宣布任何对君王的不尊和反抗都是邪恶的行为……然而,太多的君王采用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信条:“自我扩张是国王的最高贵、最适宜的行动。”他们认为百姓生来似乎就是供自己利用的,公共力量和公共财富是为了实现他们个人目的的工具。1718世纪,所有这些对王权的滥用,都使得“君权神授"的信条名声扫地,从而催生了人民自己管理国家的思想。

——摘编自【美】菲利普.范·内斯·迈尔斯《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4~18世纪的欧洲文明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根源于经济,并由经济决定。必须在经济基础上认识政治,政治是离不开经济而孤立存在的。一定的政治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并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制约。

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起到推动或阻碍的作用。政治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经济活动中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经济利益,经济利益的得失是最根本的利害关系,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的任何一个观点进行探讨。(可以对其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并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轴心政治制度是政治体系中居于核心主导位置的制度。构建一个政治体系内部具有强大而高效整合功能的轴心政治制度对于完成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轴心制度的形成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制度之间的竞争与博弈的过程。并且,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化,轴心制度也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与更新,否则就有被替代的可能。

——摘编自谷宇、王竟晗《轴心制度与政治体系——现代国家建设研究新视角》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附加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述:

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民主之国,其法合于孟子“民为贵”之说;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校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伴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并,最为斟酌得中。

——摘编自《薛福成(1838年一1894年)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找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并运用相关史实选择一处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
2019-05-11更新 | 436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著名学者沃特金斯在《西方政治传统》指出:在价值观念上,宪政民主体制的理论与实践。植根于一个假定,即群众能通过理性协商达成足以维持社会生活的共同协定;自由民主宪政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即社会中占决定性多数的群体,认识到自由讨论和妥协的道德价值,而约束对多数原则的应用,使其不致危害少数的重要利益。……到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中的妥协机制以及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协商与妥协艺术,是把历史上依次崛起的、最初是反体制的各阶级、群体顺利纳入宪政体制的重要力量;而作为宪政对立面的独裁政治的出现,则根源于一些人坚持其天启信仰,拒绝向对立学说、观点做任何妥协,并设法将其信仰强加于人。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是盲从的,依感情行事的,人民只有热情而无理性,所以不宜做决定。人 民所能胜任的事情就是选择代表。古代的大多数共和国有一个重大的弊病,就是人
民有权利通过积极性的,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予以执行的决议。这是人民完全不能胜 任的事情。他们参与政府应当只是选举代表而已,这是十分适合他们的能力的。

——据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人民主权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 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8-01-2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地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


(要求: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以两个国家为例,论述充分、表达清晰;提示:以英国、法国、美国为例)
2016-11-27更新 | 354次组卷 | 28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