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中期,英国达到强盛的顶峰。然而,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工业独霸全球的地位却开始丧失了,但从绝对数字上看,英国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然而这种富庶更像是一种罪恶,在维多利亚时代,财富的分配始终不均,贫富对比十分明显,这与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政治制度格格不入。虽然这一时期形成了男女平等和种族平等的进步观念,但维多利亚时代也是妇女地位低下的一个时期。而维多利亚文学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带有宏大与多样性的特点,诞生了一批顶天立地的文学巨人。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概括材料中相关的两个历史情节,并予以评价说明。(要求:概括历史情节,逻辑严密,评价准确全面)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民主的范围和民主权利的真实性是民主制度的两个要素,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人民争取和发展民主的道路以及实行的制度是不同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民主政治”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合理。)
2021-10-19更新 | 157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早期,欧洲先后发生过两场且有重要意义的革命。一场是1688年英格兰的"光荣革命",一场是1789年的法国革命。两场革命都是在制度层面上展开的,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政治现代性。英格兰的"光荣革命"走的是"君主立宪"的道路,它用法治性质的立宪主义反对专制主义。在君主框架下,政体却从专制走向宪制。法国革命是带有民主性质的共和主义革命,它同时摧毁了"国王的两个身体",既消灭了君主的肉体又取代了王政的制度。绵延上千年的古老国体,从君到民,发生一百八十度的翻转。比较之下,"光荣革命"是保守主义性质的革命,而法国革命则是激进主义的。由此,保守主义现代性和激进主义现代性便构成了17世纪以来制度现代性的两张面孔。

——摘编自邵建《现代性的两张面孔∶英法现代化进程的比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各国已有的现代化经验看,政治民主化并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式。它不仅依据各国的具体情况诸如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现实等确立不同的政治民主化的模型,而且各国的政治民主化实际上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可能一步到位,建立一个尽善尽美、万世不易的模型。以今天的美国政治去和二百年前,即使一百年前的美国政治相比较,我们很容易地看到其中的差别。如果人们无视政治民主化在各国的特殊性和阶段性,人为地追求某一既成的模式和超前发展,那么必定不能成功,甚者适得其反。

——摘编自马勇《重寻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将政治妥协界定为:“国家、民族、阶级、政党集团之间在利益冲突时,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或默契,互相做出让步,以缓解矛盾的一种行为。”以这一概念为基础,学者龙太江进一步将政治妥协定义为“冲突、竞争的政治行为主体(国家、民族、阶级、政党、政党集团等)之间通过谈判、协商、讨价还价以及基于避免直接对抗造成严重后果的共同认识或默契而相互做出让步以求得争端缓和、平息以至解决的行为、方法与过程。”万斌、罗维认为政治妥协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共同体中,政治利益冲突的双方或各方,以社会共同体为念,以相互宽容为怀,依据共同认可的规则,通过彼此间利益的让渡来解决或暂时解决政治冲突的一种社会调节机制”。

——摘编自张丽娟《政治妥协及其对政治民主化的意义》


根据材料,就政治妥协的定义任选一种观点’,并结合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立和发展的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福山认为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历史的终结。他认为,现代自由民主制度不存在严重的内在矛盾,以往的种种政体和制度,都是由于具有根本性的内在矛盾和缺陷而走向衰落的。从当代西方的民主制度来看,它的内部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预算赤字、通货膨胀、犯罪或毒品等,有些问题甚至还相当严重,但民主制度所面临的这些问题中,还没有任何一种严重威胁到它存在的合法性。

——摘编 自郑伟《福山“历史终结论"及其对马克思历史观的误读》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空间是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舞台,历史空间的诸多历史事件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个时间序列。如图反映了这一点。



根据材料,请先在上图所示四个历史事件(①——④)之前任意位置增加一个英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历史事件,然后解释这些历史事件序列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求:史论结合,解释合理。)

2020-05-21更新 | 228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实验班)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是社会经济利益多元化的产物。近现代以来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既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了社会阶层分化,而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又增强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这些都为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对于选择什么样的民主模式,不同的文明发展出不同的制度安排。西方发展出了外部多元主义,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出内部多元主义。两者都具有开放性特征,但具体内涵差异很大。

——摘自郑永年《中国民主具有广泛内容契合中国文化的制度安排》


从材料中有关民主政治产生和发展的论述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表述层次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实践表明,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和自己的历史一刀两断,传统是扔不掉的。尽管岁月是流逝的,但习俗却是相对凝固的。任何一个国家、民族要实现现代化,只能是在自己传统基础上的现代化。正像人类只有服从自然规律,才能控制自然一样,要摆脱历史的影响与束缚,只有正视历史,亦即以另一种方式正视自己。越是硬要不理睬自己的历史,那就越会充当历史的俘虏。不深入认识历史,便不能深入认识现代。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02-2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9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物

主张

卢俊

我们总是在何为政府的最佳形式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从而忽视了每种政府形式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最佳政府,在另一些情况下是最糟糕的政府

约翰·密尔

代议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但并不适用于每一个民族。

马克思

经济基础决定作为政治制度的上层建筑。

——摘编自杨光斌《论西方政制危机之政体条件原理》


依据材料信息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史实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9-10-1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铜陵一中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