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我国古代监察体系初步建立。魏晋至隋朝,御史台是国家最高监察机构。唐朝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察系统,此外,还建立了系统的谏官制度。宋代沿袭唐制,又在地方上的州内设通判监察行政,设提点刑狱司专司刑讼,设转运使监督财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朝初年,中央台、殿、察三院合并为都察院,同时,设置独立于都察院的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活动,科道并立,地方设按察使司。清朝形成了“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实现了高度的严密统一。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监察权力来源于皇权。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虽然具有其独特性,但也难免会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具有其局限性。

——摘编自高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探析》

材料二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具权威性与代表性。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以保护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标的反腐败机制。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监察制度效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约束政府的行为。这样,政府就不可以轻易的干涉甚至剥夺人民的权利,保护了人民的自由不受侵犯,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

材料三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什么?这种“安排”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1787年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主要不同。
2021-04-19更新 | 825次组卷 | 47卷引用:山西省应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11年,英国在同地中海的交流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历程。此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英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为近代宪政准备了条件。宗教改革后,英国清教徒为追求利益确定了资本主义精神,王权自此受到教会和贵族的制约。企业家和商人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有资本主义倾向的乡绅在经济转型中取得较大的经营空间,并利用议会提出主张,捍卫自身利益。17世纪初,都铎王朝的国王企图扩大权威,在征税等问题上与议会发生矛盾。由新贵族掌控的下院,强调人们的权利是独立的,不再允许任何权利变成一种让步。1640年开始的革命是议会与专制即资产阶级市民社会同王权矛盾激化的结果。市民社会的成长与壮大过程,加速王权的衰落。“光荣革命”后的英国终于走向宪政。

——摘编自徐煜《近代早期英国宪政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1689年,英国建立宪政体制。此时贵族集团享有国家的统治权,君权处于从属地位。议会选举权的享有须以一定量的土地财富为基础,这排除了工商业者和普通农民进入体制内的可能性。18世纪中后期起,中等阶级以自然法传统为依据,要求扩大议会民主,反对人为的不平等,在要求重建一种新的政治秩序的同时,却否认劳动力财富的平等地位,反对彻底的政治民主化。19世纪30年代,改革在辉格党主导下完成,中等阶级获得选举权,但政治体制依然是贵族的。1840年以后,随着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束,新兴产业为人们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中等阶级认为,资本与劳动力必须密切合作,因为他们相互需要对方的技术和活力。中等阶级积极鼓吹教育社会下层,向其灌输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以便塑造一个以自由理念为核心的全新社会秩序。1866年,迪斯雷利在议会改革中指出“让一个阶级或势力凌驾于社会其他部分之上是违反王国宪法的。”次年,议会改革法案通过,英国宪政民主终于摆脱了特权的束缚,逐渐具备了普适性特征。主流社会宪政观念的冲突与演变奠定了维多利亚中期英民主政治的基础与阶级妥协局面。

——摘编自颜廷《从混合宪政走向民主政治---近代英国 宪政观念的流变与阶级妥协局面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宪政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统治阶级在宪政观念上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转变的意义。
4 . 附加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述:

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民主之国,其法合于孟子“民为贵”之说;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校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伴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并,最为斟酌得中。

——摘编自《薛福成(1838年一1894年)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找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并运用相关史实选择一处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
2019-05-11更新 | 436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康杰中学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将政治妥协界定为:“国家、民族、阶级、政党集团之间在利益冲突时,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或默契,互相做出让步,以缓解矛盾的一种行为。”以这一概念为基础,学者龙太江进一步将政治妥协定义为“冲突、竞争的政治行为主体(国家、民族、阶级、政党、政党集团等)之间通过谈判、协商、讨价还价以及基于避免直接对抗造成严重后果的共同认识或默契而相互做出让步以求得争端缓和、平息以至解决的行为、方法与过程。”万斌、罗维认为政治妥协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共同体中,政治利益冲突的双方或各方,以社会共同体为念,以相互宽容为怀,依据共同认可的规则,通过彼此间利益的让渡来解决或暂时解决政治冲突的一种社会调节机制”。

——摘编自张丽娟《政治妥协及其对政治民主化的意义》


根据材料,就政治妥协的定义任选一种观点’,并结合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立和发展的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税,超出议会时限或方式,皆为非法。

六、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八、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九、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地方,受到讯问。

——摘编自《权利法案》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该文献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英国有哪些现代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7 . 治国方略是治理国家的战略性指导原则和全盘的方针与策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将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概括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的真正才能。”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说道:“名位便应该轮番,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在光荣革命后走上了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国家在众多人手中运行,随着经济的增长,个人权力不能再左右国家。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特点。
2019-09-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李林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法国不同,美国人并没有因为狂热追求平等而失去自由,因而也避免了一场法国式的革命。英国也是通过“光荣革命”,以较小的代价达到了目标,并形成了通过改革解决社会矛盾的传统,使英国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避免了激烈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陈婧茹《自由与平等——托克维尔命题》

材料二   从德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出发,统治阶级适时而进的“防御性”政治策略对德国政治发展的这种独特性有不可替代的巨大影响。所谓统治阶级适时而进的“防御性”策略,是指统治阶级在历史发展潮流和革命“威胁”面前,能够“先发制人”,主动顺应历史潮流和满足某些“革命”要求,进而达到驾驭时局和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利益的目的。

——摘编自邢来顺《论德国政治现代化初期的“防御性”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美两国是怎样“以较小代价”实现民主自由道路的,并分析其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德国统治阶级的“防御性”策略对1871年《德意志国宪法》影响的表现。
9 . 西方的法治传统直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它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拿破仑帝国终结之后,19世纪的欧洲发现自己面对着在上一个世纪中由孟德斯鸠和卢梭理论化了的两种宪法模式:英国模式和法国革命的模式。前者,英国模式,具有自由主义的和资产阶级的倾向,人们确认它是来源于日尔曼的,但实际上,如同我们已经看到的,它包含了不少罗马宪法的原则;后者,即法国模式,具有民主的倾向,与共和制的罗马宪法有更直接的联系。当然,这一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喜欢第一种模式。

——摘编自阿尔多贝特鲁奇《罗马宪法与欧洲现代宪政》

材料二   中国现代化的演进以洋务运动所提倡的技术模仿为第一阶段之特征,但自强求富凡三十年,甲午一战化为乌有。知识阶层检讨之余,认为日本有宪法而强,中国无宪法而弱,立宪强国之说遂逐渐成为二十世纪初政学两界的共识。

——《中国百年宪政之路》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变化的起点。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优越和先进性,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

——彭南生《一样历史多样观——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及主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政体的模式,归纳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规范的罗马法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走上探索宪政之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0 . 代议制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主要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颁布《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材料二   法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颁布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法典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的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使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