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也是渐进式政治现代化道路的开创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从世界历史上看,不同类型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现实国情的差异,其政治现代化道路也不尽相同。自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人已经学会用和平的妥协手段来解决政治冲突。在工业化推动下,在议会改革运动的压力与挑战之下,在君主立宪制的既有框架之下,英国推行一条渐进的议会改革模式,逐步走向民主政治。1832年6月,议会改革法案经国王签署后正式生效,中等阶级主体获得了选举权,进入到政权体系之中。随后1867、1884年两次通过议会改革法案逐步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1918年关于妇女选举权的《人民代表法案》在议会两院通过,妇女选举权取得决定性胜利。10年后,妇女获得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这也就意味着,英国所有成年人均获得了平等选举权,从而实现了政治参与的大众化,政治现代化的目标基本实现。

——摘编自刘金源《议会改革与英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英国实施“渐进式政治现代化道路”的有利条件并指出其实质。
(2)据材料,归纳英国政治现代化道路的特点及影响。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治现代化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在微观性构成的内部载体上,“光荣革命”以立法的形式否定了君主主权,确立了议会主权。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成为实际上的首相,剥夺了国王唯一尚存的行政权。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主要由保守党和自由党把持,轮流执政。政治体制的产生发展和变革,背后有独特的政治文化,纵观两千多年的历史,英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存在,俨然演化成为了一种国家理念的存在,与其民族、传统和思想浑然一体。英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该国居民形成了审慎、害怕变革、崇尚改良的岛国心态,塑造了人们安于现状、乐于遵循、服从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的生活态度。在英国,社会各阶级价值取向都向上流社会看齐,并逐渐养成绅士风度的国民性格。

——摘编自王哲媛《影响英国政治制度的政治文化因素概述》

材料二   完成民族国家构建然后开始民主化的进程,反映了政治发展的一般逻辑,西方早发现代化国家历史上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新中国的成立,让传统的中国拥有一个强大的现代政党体系,中国共产党超强的领导与执政、动员与整合能力,是我国现代化和民主化得以稳步推进的前提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莫里斯·梅斯纳说: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解决了过去日趋严重的、长达一世纪之久的混乱。被称为“一盘散沙”的中国,正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则断言:中国模式,将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影响整个世界。

——摘编自胡伟《新中国的政治发展:成就、途径和道路》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政治制度的架构,并说明影响英国政治体制的文化内核。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政治制度相比,新中国在制度体系上的主要区别,并分析其原因,简述“中国模式”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人)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讲农学,利水道,化瘠土为良田,使地尽其利。造铁路,设电线,薄税敛,保商务,使物畅其流。……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   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而英国的自由便是以下议院的效能为基础的。

——引自《潘恩选集》

材料三   在这个国家(注:英国)里,真正的贵族目前还尽可能地在人民意识较为充分发达的条件下维护着自身地盘,因此,在大陆上人为地恢复起来的并艰难地支撑着的立法权的三位一体,在这个国家里却不折不扣的存在着。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郑观应的基本观点,谈谈当时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三中的“三位一体”指的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世纪中期以前的英国为例,评析被郑观应称之为“体”的发展演变特征。这对中国民主化进程有何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英国的历史,尤其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英国社会精英阶层作出了种探索和尝试后,最终选择了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君主立宪制。英国王权的保留说明,只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和通过共和国的政府形式,才能从找到适合英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具有宪法性质的《权利法案》在赋予了国王权力的同时,也对国王的权力的行使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国王的权力也越来越多地被内阁所代替。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俾斯麦这位德意志历史上最精明的政治家,为统一的德国设计了一套别具特色的政治体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这一选择总体上是源于对国内局势和国外局势的考量。国内局势大体是指社会内部的政治力量的对比斗争,而这种政治力量的对比无疑又是由于经济发展现状、历史文化传统、原有的政治体制带来的。国际局势则是由于各国国家利益的差异和冲突带来的盟友、敌对或中立。总的来说,统一的德意志在政体选择时,会在保障传统权力精英政治地位的基础上,兼顾到资产阶级利益诉求。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便再自然不过了。

——摘编自【德】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英国与德国近代政治体制形成过程中的相似之处。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德国“资产阶级利益的诉求”,以及德国近代政治体制建立过程中呈现的新特点。
2022-12-07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教育发展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英国是近代宪政的策源地,其宪法被西方学者誉为“近代宪法之母”,不过英国至今并无一部系统、完整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其宪法的渊源包括三部分:成文的宪法性法律、不成文的宪法性惯例以及涉及宪法制度的判例。英国宪法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无论其成文的宪法性法律,还是不成文的惯例和判决,都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逐渐定型、完善的。新的宪法原则和精神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旧的宪法渊源,而是对旧的渊源的继承和充实,使其能够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摘编自《外国法制史》


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宪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史实对文中画线部分的观点进行举例说明。
2022-10-1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属密云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主要有关国家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时间表

国家宣布废除奴隶贸易法律生效时间宣布废除奴隶制法律生效时间
英国18071808.1.118331834.8.1
法国1792181818481859
美国18081865
葡萄牙183618581878
西班牙18201878

——摘编自郑家馨《殖民主义史:非洲卷》


概括材料中的信息,联系世界近代历史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加以说明。(要求:提出不少于两条信息,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国王由实权变为虚位,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封建贵族退到了历史舞台的后面,但中世纪政治体制的框架、立法、行政、司法的基本机制,仍被保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许大华《论“光荣革命”对英国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原定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修改《邦联条例》,但是《邦联条例》所确立的体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美国国内和国际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重新构建美国政治体制,制定一部新的宪法取代《邦联条例》。会议代表在取得共识之后,很快便由讨论对《邦联条例》的修改,转入对制定新宪法的讨论,因此这次会议便称为“制宪会议”。会议经过三个多月的激烈争论,终于在1787917日通过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草案,并提交各州批准。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特点,分析其制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两国代议制确立的相同点。
2022-06-20更新 | 198次组卷 | 21卷引用: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纲要下-素养测评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在古代社会确实是最先进的,民主活动范围比过去大大扩大了,极大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公民直接参政的国家管理形式得以实现,经济和文化事业得到推动。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等民主机构的地位提高了,各种权力的相互交错和制衡,有助于防止个人或少数寡头专权现象的出现,这套体系也体现了雅典为现今许多学者称为“极端”民主制的基本原则。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古代文明与地域性历史)》

材料二   近代民主体制到了18世纪中叶,也只是在英国建立起来了,是君主立宪制的形式。法国经过1848年革命、1871年的革命以后,它的共和制度才逐渐巩固起来,影响到比利时等一些小国。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到了19世纪末还未进入近代民主国家的行列。比如说德国,俾斯麦统治下的德国有了帝国议会,但并不是真正近代意义的民主。俄罗斯就更不用说了,还是一种专制的政体。

——摘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在古代社会确实是最先进”的依据。结合所学,以伯里克利时期陪审法庭的运作情况为视角,简述当时“民主活动范围比过去大大扩大”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18世纪中叶在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指出19世纪末德国帝国议会“并不是真正近代意义的民主”的表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中期,英国达到强盛的顶峰。然而,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工业独霸全球的地位却开始丧失了,但从绝对数字上看,英国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然而这种富庶更像是一种罪恶,在维多利亚时代,财富的分配始终不均,贫富对比十分明显,这与英国人引以为傲的政治制度格格不入。虽然这一时期形成了男女平等和种族平等的进步观念,但维多利亚时代也是妇女地位低下的一个时期。而维多利亚文学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带有宏大与多样性的特点,诞生了一批顶天立地的文学巨人。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概括材料中相关的两个历史情节,并予以评价说明。(要求:概括历史情节,逻辑严密,评价准确全面)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期,英国传统的政治制度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议会选举制度。英格兰49个大城镇中的21个不是选邑,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它们在1831年的居民人口分别是18.2万、14.4万、12.3万。1761年大选中,英格兰的40个郡中只有4个郡,202个选邑中只有42个选邑有竞选活动。没有竞选活动的主要原因是,贵族和地方地主具有完全操控这些选区的能力,其选举结果在选举之前就已经知道了,竞选活动显得多此一举。另外,选举采取的不是秘密投票方式,而是公开投票,选民投票意向的自主性必然大打折扣。因此,选举活动的机制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摘编自刘成《民主的悖论-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

材料二  1831年,英国公布改革方案,大体内容为:一是把原属107个镇的席位转让给大城市和各郡;二是除原有选民外,农村增加年收入10镑的公簿持有农和50镑的租约农,城镇选区则统一标准,使年值10镑的房产持有人都得到选举权。到18326月法案最终为上院所通过,并于三天后由国王批准,其间经历了三个回合的复杂争斗,改革法最终成立。有人认为“这次改革对于英国的历史进程具有难以估量的重要性,可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摘编自王可园、齐卫平《1832年英国选举权扩大的政治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初英国传统政治制度遇到的挑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832年英国议会的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