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权利法案》和代议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下列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
(2)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
(3)对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规定有什么不同?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四个国家政体的共同点。
2019-12-19更新 | 56次组卷 | 2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的权力在缓慢地上升,这为政党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法国大革命加速了英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分化,到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之前,英国的两党制已经形成。两大政党所致力的社会目标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为了尽量保持土地贵族和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支配地位和联盟关系。1832年后,迫于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出现了两党竞相改革、求生存的局面。1833-1834年,辉格党格雷内阁颁布了废奴法、工厂法、新济贫法;1835年,自由党墨尔本内阁颁布了市镇自治法。这些法律、法令的颁布,将英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改革推向了高潮。

——摘编自许洁明《论近代英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与特征》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议会斗争、政党政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中华民国的政党政治是从西欧和美国学来的,西欧与美国实行的是两党制和多党制,中国的资产阶级也想在中国实行多党制。短短几个月内,全国就出现各种政治党团200多个。在民国初年国会竞选中,各政党除了利用行政干涉、把持选举外,还竞相采用各种非法手段。以金钱收买选票是各党普遍采取的办法。1913年,过分相信合法的议会斗争功用的宋教仁遇刺身亡,预示着政党政治、责任内阁制在民国初年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在中国,政党政治被严重地异化了——资产阶级欲以政党政治来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保证其自身利益的实现,但结果却走向了反面——资产阶级没有得到政权,其政治利益也受到了严重侵害;又将资产阶级自身的弊病暴露无遗。

——摘编自程舒伟《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异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英国两党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其所发挥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北洋政府时期实行的政党政治为什么不能成功?对比上述中英两国政党政治的实践,可以得到怎样的认识?
2022-03-21更新 | 49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交流·发展·合作

公元前1000年直到公元500年,在世界史上往往被称为古典时代,这时欧亚大陆上人类文明进步的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冶铁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力急剧增长,剩余产品大量增加。城市的发展,贸易的兴盛,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组织也和前一时期大为不同,出现了波斯帝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样地域辽阔、组织严密、结构复杂的大帝国。……文明之间的交流大大加速了。随着各地区政治、军事、贸易接触的频繁,思想文化的交流也更为容易。


(1)依据材料,概括古典时代欧亚文明交流加速的条件,并分析欧亚文明交流的特点。

(2)依据上述示意图,概括近代西方政治的发展趋势,并任选一例说明其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2021-05-14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在光荣革命后走上了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国家在众多人手中运行,随着经济的增长,个人权力不能再左右国家。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   英国传统的司法审查观念为越权无效原则所主宰,认为司法审查的主要功能是落实议会的真实意图,其背后体现的是议会至上的传统宪法观念。在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权几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普世价值,而对人权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个人而是作为公权力的立法和行政,对立法、行政的限制成为各国宪法发展的基本动向,普通法宪政主义应运而生。普通法宪政主义认为,司法审查不应该以或仅以议会的立法意图为标准,而应扩及尊重个人意志自由这样更高级的道德律。

——摘编自李洪海《英国宪政思想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普通法宪政主义兴起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正成熟的民主文化也是妥协的文化。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阿克顿说过,“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民主政治的字典里,宽容、妥协、合作都是关键词。

——编自王建军《英国渐进改革确保三百年和谐发展》


材料二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制度史上,“妥协”长期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在文化观念上,首先,宇宙观道德化表现为在制度层面的围绕皇权的政治话语的激烈争夺,以及在政治文化层面的人的思想被绝对化、真理化以及“藉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方法”,造成道德的至高无上、绝对化,或者这样,或者那样,从来没有大面积的社会妥协。其次,到了近代,中国历史延续了传统的一元化思维,甚至由此产生了传统的反传统主义。传统政治与文化秩序的解体,及其整舍下所形成的观念和价值遭到腐蚀,导致了政治变革上的革命道路和文化上的全盘反传统、全盘西化倾向以及心的神化、人的神化的思潮,这进一步印证和加剧了传统中国政治妥协的制度和文化资源的缺失。

——摘编自李强《当代中国政治妥协缺失原因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民主化过程中“政治妥协”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历史上“妥协”地位尴尬的原因。分析这种缺失对于中国近代史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