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权利法案》和代议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儒家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各国君主均未采纳他的主张。

——人民版《历史必修1

材料二   (孔子的学说)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

——均引自《明夷待访录》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政治理想”?晚年他又以何种特殊方式继续致力于“政治理想”的实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学说成为“国家正式教义”的标志及其原因。
(3)黄宗羲的思想广受关注,有以下两种观点可供讨论:①“其所论之民本思想实上继孟子贵民之绝学,下开梁启超、孙中山诸氏民治思想之先河”。②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在“咨议机构”、“立法主体”两方面与近代西方民主理论有着根本区别。你同意哪种观点?若同意①请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予以说明。若同意②请结合材料二进行论证。(只答序号不写理由不得分)
2021-04-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普高)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妥协是处于冲突中的政治行为主体之间通过谈判、协商、讨价还价,以及基于避免直接对抗造成严重后果的共同认识或默契而互相作出让步,以求得争端缓和、平息以至解决的行为、方法与过程。在西方国家,权力的分立与制衡使得决策往往是各有关国家机关之间妥协的结果。在这种高度分权的体制下,政治妥协成为一种基本的常见的政治现象。

——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民主政治》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主要观点,运用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鲜明,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基佐在1826年出版的《1640年英国革命史》中以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革命的发展过程,并对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中下层人民的革命行动加以赞颂但1848年以后,他却对革命的暴力和流血加以谴责,并拿1688年的“光荣革命”与1640年的革命作对比,认为“光荣革命”没有流血和牺牲,但却达到了革命的目的,所以比1640年的革命要优越得多。

材料二 麦考莱的名著《英国史》就是从1688年开始的。在这本书的一开头,著者就指出.英国无疑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国家,而英国之所以伟大,其渊源就在1688年的革命。“对1688年革命所能给的最高赞颂乃是:它是我们的最后一次革命。自从任何一个聪明的和爱国的英国人试图反抗当权的政府以来,已有几代人过去了。在所有诚实的、善于思考的头脑中,有一种随着经验的积累而与日俱增的信念,即影响宪法所需的每种改进都可在宪法本身找到。”

材料三   基佐比较了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认为英国革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在立宪君主制治下的英国,“内政、维护和平、财政、殖民、商业、议会制度的发展以及议会斗争已成为政府和社会舆论最为关心的事情”。因而在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之后,英国的立宪君主制得以稳定长久地发展下去。基佐的论点曾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苏联在有关17世纪英国革命史的研究中,将重点完全放到1640—1653年.在评价上把1688年的“光荣革命”当作微不足道的“政变”。

——摘编自《论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形势》


(1)结合材料一,基佐对英国革命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2)据材料二、三,分析麦考莱和基佐认为英国革命伟大和成功的原因。
2019-05-0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形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渐变1: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渐变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渐变3: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渐变4: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渐变5: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摘编自《无产阶级革命家著作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迈出现代化第一步”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来英国议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此指出近现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德国政体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德两国民选产生的议会实际权力的区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完善法律制度,依法治国是政治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对债务的“执行”作了详细规定,大概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第二,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他到长官前,申请执行。第三,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他担保,则债权人得将他押至家中拘留,拴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

—摘编自《罗马法原论》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十二铜表法》的认识。

(2)上一示意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选择其中一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上述材料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运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88年英国议会策划宫廷政变,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并于1689年被迫签署了国会提出的《权利法案》。《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颁布法律或终止法律的效力,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在和平时期不得招募和维持常备军;议员有在议会期间自由发言的权利;议员的选举是自由的,国王不得干涉;应定期召开议会等。《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它的制定标志着具有近代意义的英国宪法的初步形成。

——摘编自宗传军《英国宪法形成过程》

材料二:德国的统一使新宪法的制定和推行成为可能。1871年4月,俾斯麦亲自领导制订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在新选出的德意志帝国议会上原样通过。根据宪法,帝国的主权属于各邦的代表,由邦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重要的机构,掌握国家权力。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德意志帝国皇帝,任命宰相和其他扞政官员,也可免除他们的职务。皇帝还有召集立法机构或宣布解散的权力,法律由皇帝签署并颁布。帝国议会是人民的代表机构,但实际权力很小。它没有一个对它负责的政府,所以有人说帝国议会只能发表“独白”。

——摘编自羊海飞、丁建弘《浅谈德国统一与德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有关议会规定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通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