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美国成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以统一为名限制自由,调和君权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利用普鲁士的经济优势,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见普奥战争),成立北德意志联邦。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一的影响。
2 .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行政区划的产生,经历了由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到战国时期,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划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兰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分土而治”和“分民而治”分别具体指什么?

材料二   (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职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元代是如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权限的?并指出其作用。

材料三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指出其特点。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各国国家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 . 纵观古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期,政治体制的变化,都会影响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体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为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改革。”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四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1)材料一中的第一次“革命”可以说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在地方上主要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中央集权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为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带来“前无古人的变化”的具体表现。

(3)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的“合适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

2018-01-0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4 . 美国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是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大事,其历程和特点值得各国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独立自主的胜利推翻了英国政府的殖民统治,美国人民开始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确立美国的民主制度。结果在相当长时间内未能建立起有一定权力的并对各州有约束力的中央政府。1787年,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上,按照联邦宪法的规定美国的新政体采取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而又相互制衡的原则。

——摘编自张友伦《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问题》

材料二   1933年5月,罗斯福签署了国会通过的《农业调整法》!936年1月,最高法院裁决该法案违宪。1938年,联邦政府又颁布了新的《农业调整法》。1937年2月,罗斯福提出进行司法改革,他建议最高法院法官由原来的9名增加到15名,使最高法院由保守派控制转变为“新政派”控制。他的建议遭到法院和国会一些议员的强烈反对而未获得通过。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   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与制衡,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它对于维护美国资产阶级利益,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防止某一个人和某个集团的独裁,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也造成了权力的效率低下、权力的相互倾轧、权力配合的缺失。

——摘编自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87年美国确立的民主制度原则和国家结构形式分别是什么?并简析其确立的背景。
(2)材料二中最高法院判决国会通过的法律违宪和反对总统提名法官体现了美国司法具有什么特点?罗斯福提出增加最高法院法官的直接意图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中央权力的分权与制衡所产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6年9月17日,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他卸任总统一职的《告别词》中,提出了孤立主义的外交原则,至此传统的孤立思想上升为政策方针。其核心是不介入欧洲争端——孤立于欧洲列强的纷争之外。

材料二   自1823年开始实施的美国外交政策,尽可能地减少对欧洲国家的亚洲和非洲殖民地之间的干涉,但寻找可能的欧洲国家剩余的未开发的殖民地并进行殖民,但坚决地反对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尽可能的拉拢在美洲的其他国家作为盟友。

材料三   随着二战后美苏矛盾的不断激化,都把对方视为敌人。1946年9月27日,苏联驻美国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长篇报告,报告认为,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材料四   俄乌冲突后,“新冷战”说已充斥西方舆论场。美国和西方国家鼓吹回归“平行世界”,主张退回狭小的西方世界,放任国际社会逐渐裂变为西方和非西方这两个“平行世界”。美国为了维护霸权地位,试图将这种“平行关系”塑造为冷战时的对峙状态,重新制造阵营对立。

——《俄乌冲突的历史经纬与时代警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建国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外交政策及重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美苏都把对方视为敌人的原因。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的国际观,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与国际观的认识。
6 . 近代以来,美欧跨大西洋的国家关系,存在着一种冲突、合作与联盟的多面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在1778年初写给大陆会议的信中呼吁,“有必要立即利用国外关系,把我们同欧洲的谈判提上日程,法国一旦发现和解条款已正式提出,我认为它必将承认我们的独立,并立即宣战。……一场欧洲战争和一个欧洲盟国将圆满地解决我们的问题。”法美谈判代表经过一个月的交涉,于2月6日在巴黎签署了《联盟条约》。该条约共13项条款,其主要内容是:在目前英美冲突期间,如果战争在法国和英国之间爆发,作为盟国,法国和美国将使之成为共同的事业。

——摘自彭友祥《法美联盟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二

(美国独立后),在美国革命那一代人看来,美国是一个共和制的国家,肩负着为全世界树立“楷模”的使命,因此不能卷入欧洲君主国家之间的战争与纷争,否则争取“自由”的美国革命便失去了实质意义。……这一原则尽管包含着自由的美国与专制的欧洲在政治上二元对立的“理想”色彩、但从长远来看无疑符合这个新国家的实际利益,可以让美国摆脱了欧洲国家的政治纷争,专心致力于国内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使美国从这些纷争或战争中获得巨大的好处。因此,“不卷入欧洲国家的纷争”自然成为绝大多数美国精英人士的共识。

——摘自王晓德《法美结盟及其对美国革命成功的意义》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毁灭性、混乱性和残酷性,使得人们开始认识到,通过战争来维持均势是一种再也不能令人容忍的行为。然而,如果均势体系是不合适的,那么我们用什么来取而代之呢?威尔逊承认主权国家是不可能被废除的,但是他认为,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一样,可以用法律和制度来限制武力的使用。自由主义的药方是建立起类似于国内立法和司法机关的国际制度,使得民主程序也可以应用于国际层次上。……然而由于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威尔逊的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后来,随着民主党领导人罗斯福在总统大选中的胜利,美国开启了一个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将最终消除孤立主义的氛围,但在当时没人能预见到这一点。

——据小约瑟夫奈《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等改编


(1)仔细阅读材料一,概括指出华盛顿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概述“法国和美国将使之成为共同的事业”在军事上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独立后“美国革命那一代人”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及内涵。认真阅读材料二,从价值观与国家利益的角度,概括“‘不卷入欧洲国家的纷争’成为绝大多数美国精英人士的共识”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威尔逊为建立“类似于国内立法和司法机关的国际制度”而提出的设想及其真实目的,并列举二战期间美国因战争形势变化而“最终消除孤立主义”的“变革”举措。
2020-11-1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1届高三11月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7 .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它是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出近代英法美德四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富强而发动的革命,并且指出它们的两项共同点。

材料二: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实。

材料三: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侵华的主要原因和重大侵华事件以及1945年无条件投降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四月提纲》

(3)材料四中的“革命的第一阶段”与“革命的第二阶段”分别是指什么事件?它们的革命对象分别是什么?

2018-01-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