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1787年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史料:西方国家把本应该是内容丰富、文化深厚、操作精致的民主大大简化……“程序是万能的”则导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游戏化:民主已经被简化为竞选程序,竞选程序又被简化为政治营销,政治营销又被等同于拼资源、拼谋略、拼演艺表演。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上,西方所谓“只要程序正确,谁上台都无所谓”的“游戏民主”似乎越来越玩不转。……《经济学人》:“(西方)民主正在毁掉西方,尤其是美国,因为这种制度使政治僵局制度化,使决策平庸化,还经常选出一些像小布什这样的二流领导人”。……“美国梦”今天之所以风光不再,主因就是美国的资本力量似乎已经压倒了政治和社会力量。……西方世界今天经历的一场又一场危机背后都有政治制度的原因。……西方自己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政治制度。

—张维为《西方民主真的该吃药了》

史料中作者认为西方民主制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纵观近代以来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史,谈谈你对史料中作者观点的认识。

2018-07-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西片区高中教育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目的是要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创造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实现形式。这些与当时国民党的统治制度形成了鲜明对照,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并得到人民的拥护。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   17世纪至19世纪,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保障民主权利制定了哪些政治制度?
(2)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益尊。……;改知县为五品官正其名曰县令。任是职者,必用千里以内习其风土之人。其初曰试令,三年,称职,为真;又三年,称职,封父母;又三年,称职进阶益禄,任之终身。…夫使天下之为县令者,不得迁又不得归,其身与县终,而子孙世世处焉。

顾炎武

材料二: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备受美国制宪者们的推崇,其精髓被融入美国成文宪法之中,在后来美国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美国式民主模式适合中国吗?邓小平同志对此很早就果断地指出,“我们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

摘编自黄金桥《美国宪政中的分权制衡机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顾炎武国家管理体制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斯鸠分权思想在美国政治实践中的充分体现。并针对材料二中邓小平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18-02-0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西方思想史上,一共出现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西方的人文精神经历了产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是智者学派主要代表人物,“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是他不朽的名言。
材料二: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三: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材料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1)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材料一中的这句名言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并指出材料二中这种文化现象的实质。
(2)材料三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精神有了怎样的发展?
(3)材料四体现了什么进步的思想原则?结合具体实例来说明此原则在西方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方式。
5 . 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世纪末英国完成政治变革所采用的妥协方式。18世纪又是怎样推进民主化的?
(2)依据材料二,分析法国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表现在哪些方面?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中妥协的认识。

6 . 1787年宪法为美国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和制度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

——摘自《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谢尔曼)提出了成为“伟大的妥协”的方法:众议院基于人口,参议院按照各州平等的原则。麦迪逊非常懊悔这个妥协,他认为这违反了共和政府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平等。富兰克林也反对这种妥协。只是当他们意识到,这是挽救邦联的唯一出路时,他们毅然接受了。

现在奇怪的是,一旦感觉他们自身被一个联邦参议院所保护,许多小州代表开始支持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

——本内特《美国通史》

材料三制宪和批准宪法的过程是一个利益讨价还价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美利坚民族的政治原则和理念进行讨论和检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平时抽象的概念——包括共和政体、人民主权、有限制的政府、公民权利、自由与平等——因与实际政治机制相联系而被普及化了、大众化了、日常生活化了。它们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抽象理论,而是日常的政治实践。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麦迪逊所评论的政治体制及其主要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国会议员的选举办法和这一“伟大的妥协”被接受的主要原因,说明“妥协”协调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哪一对矛盾及其对美国政治体制的重要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联邦宪法将“人民主权”和“有限制的政府”理念化为“日常的政治实践”的理解,宪法在当时有没有真正实现“公民权利”的“大众化”?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联邦宪法的制定,谈谈你对妥协的理解。

2018-05-1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政治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继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并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着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腿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灭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中央机构有何重大的调整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创制”和秦朝以后的“变局”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处处注重权力均衡的?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各自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影响。并由此谈谈你的认识。

2018-05-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同意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

—摘编自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

材料二中国从19世纪中叶走上变革之途,至20世纪上半叶,有几次现代化的良好机遇。统一的中央权力机构为自下而上的变革提供了保障基础,适时把握住这样的机遇,把传统的连续性和变革的突进性有机结合,进行结构性改革,社会变迁对社会带来的冲击将相对减小,社会也将在稳定与变革的互动决态下,迅速发展。但是外部条件的险恶与内部条件的限制,破坏了这种和平改良的可能性,逼使中国的变革走出另一条途径。然而中国现代化这一历史趋势,客观要求中国人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为此目标作出新的选择和探索。

—摘编自高华《中国近代革命史就是不断推翻旧政体重建新制度的历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美国的相关史实为例,说明“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并简达“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上政治的健康运行"的重要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逼使中国的变革走出另一条途径”的原因,并谈谈你对两则材料中“妥协”和“暴力“两种手段的认识。

2018-05-18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广西钦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从君主专制走向民主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回答下列问题。

古者三公坐而论道,其权重大,其体尊严。汉制丞相用人行政,无所不统,盖君则世及……后世恐其专权敌君也,渐收其权归之尚书,渐收而归之中书,而归之侍中,而归之内阁;渐易其名为尚书令,为侍中,为左右仆射,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为平章政事同三品,为大学士;渐增其员为二人,为四人,乃至十人;渐建其贰为同平章事,参知政事,为协办大学士。其位日卑,其权日分,于是宰相遂为天子私人。

-----《梁启超文选》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丞相制度出现的变化。

经过四个月的讨论和妥协产生的宪法是一份4000字的简短文献,为新政府勾画了一个最为简要的框架。宪法包含了两个最为基本的政治原则——联邦制和联邦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制衡"机制,前者有时也被称作为"权力的分割"(divisionofpowers),后者则被称为"权力的分立"(separationofpowers)。

——【美】埃里克·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

(2)结合1787宪法的内容,谈谈你对材料中“权力的分割”与“权力的分立”的理解,并简要说明这样设计的意义。

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把立法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1982年制定了新宪法,五届、六届和七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进行了修改,包括一系列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通则和一系列单行民事法律、刑法、三大诉讼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以及一批经济方面的、保障公民权利的、涉外方面的、行政管理方面的重要法律,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顾昂然《回顾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3)依据材料和所学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后法制建设的背景及特点。

2018-02-01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8年春季普通高中高二会考历史试题
10 . 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问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体与选官制度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2)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探究问题二: 英美民主政治的评价
该表是某中学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英国组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美国组
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
美国通过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政体,是世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之一。


(3)有同学认为,英国组的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结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的史实。
(4)指出美国组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建设的看法。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