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是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交汇点,因此德意志民族对西方以民主自由为核心的现代政治文明有一种既拥抱又拒斥的矛盾心理。在这种民族心理背景下,近代德意志民族往往将民主自由的宪政理念看作是外在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外来思潮,对其产生排斥心理。”这说明德意志
A.德意志君主立宪体制特点的成因B.民族主义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无法实现向民主自由宪政的转型D.完成统一是摆脱专制主义的前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1890年举行的帝国议会选举中,俾斯麦所联合的自由派和保守派议员遭到失败。对此,俾斯麦提议废除宪法,在不设帝国议会的情况下施行统治,并为此举行全民公决,结果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提议最终被威廉二世所否决。据此可知
A.民众的政治影响力增强B.帝国议会的地位有所上升
C.民主适用范围不断扩大D.皇帝成为帝国权力的中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8年,威廉二世与英国友人交谈时透露,俄、法曾煽动德国干预布尔战争对付英国,自己予以拒绝并告知了英国。首相比洛因未严格审核谈话记录,导致国内外危机而被辞退。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首相权力受制于民众监督B.政治体制暗藏隐患
C.军国主义影响了外交政策D.舆情主导国际关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帝国 宪法,作为帝国首脑的皇帝拥有行政、军事、外交等一系列大权。主持帝国政府的宰相由皇帝直接任命,对皇帝而不对议会负责。同时,皇帝还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国家立法机构实行两院制,联邦议会中的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成为各邦君主的代言人,帝国议会由25岁以上男性公民通过普遍、平等、直接和秘密选举产生,它有权提出法案,但只有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才能生效。在这一宪政结构中,传统统治阶级居于支配地位,资产阶级仅从参与意义,上加入了统治行列。

——摘编自邢来顺《论德国政治现代化初期的“防御性”特征》

材料二   1908年8月,迫于内忧外患和风雨飘摇的局势,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君上大权和臣民的权利义务,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夫宪法者,国家之根本法,为君民所共守,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当率循,不容逾越”。《大纲》规定:臣民有合于法律明令之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在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自由;财产及住宅无故不加侵扰;有纳税、当兵义务,赋税非经新定法律更改,悉照旧输纳。

——摘编 自张溪《透析<钦定宪法大纲>中权力与权利的格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帝国宪法》与《钦定宪法大纲》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与《钦定宪法大纲》产生的历史背景。
2022-04-21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大联考2022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六)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来要求。

材料一   国际学术界通常认为,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君主制和民主制的混合物,也是在中央集权和联邦分权之间寻求平衡的妥协产物。一些学者对其有不同态度,如德国历史学家汉斯-乌尔里希·韦勒认为,德意志帝国宪法主要是“由普鲁士霸权、联邦制的帝国联盟、旧的集权体制和现代选举法等构成的混合体”。它不是君主立宪制,而是“一种独裁的、半专制主义的虚假的立宪主义”。相反,德国宪法学家恩特斯·R·胡贝尔则认为,1871年宪法是“德国宪法问题的合适的解决之道”。

——摘编自沈辰成《德意志帝国宪法:富有特色的立宪议会制度》

材料二   每个国家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对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功过评价,都应该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看它对当时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德国的现代化进程是由其特殊国情决定的,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与德国统一前的封建专制相比,是进步的。宪法颁布后,德国历史的快速发展,也说明宪法满足了当时德国发展的需要,顺应了现代化的历史潮流。

——摘编自张晓华《“情”到深处,“理”亦明——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重新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德国两位学者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不同认识,并结合1871年宪法的内容分别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影响。
2022-03-30更新 | 20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六完全学校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20世纪初,德国政府要求追加预算,但在帝国议会中遭到失败。为此,宰相比洛解散了帝国议会。后来,财政部国务秘书的征税提案又遭失败。比洛被迫于1906年6月提出辞职,宰相因在帝国议会中失败而去职,这在德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说明当时德国
A.君主立宪体制开始确立B.国会与宰相实现了权力制衡
C.议会的作用和力量增强D.皇帝的权威遭到强有力挑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95年,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说:“容克(指普鲁士贵族地主)这个名称在我们南部德国人听来是一个令人憎恶的……但尽管如此,容克们所具有的政治本能实是一个最大的资本,这使他们曾为国家的权力利益做出贡献。”由此可见,近代德国
A.在普鲁士领导下实现国家统一B.政治上的保守阻碍了社会进步
C.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充满了艰辛D.政治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8 . 观察下图,从图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德意志宪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B.联邦议会对国家政策具有决定作用
C.统一的主体在各邦中具有独特地位D.德意志议会形成较完善的分权机制
2021-10-0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90年,威廉二世即位后,他重启了宫廷文化,用大量的行政拨款来营造皇族威势,在宫廷.中建立“影子内阁”掌控政权,在国家各地树立雕像制造个人崇拜的氛围。但这些行为遭到了国会进步人士的反对,并且多次在镇压劳工等问题上抵制皇帝的法令。这反映了
A.德国民主政治有所发展B.议员与劳工们立场相同
C.国会能够有效限制皇权D.影子内阁需对议会负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德国的内政厅、司法厅、财政厅、邮政厅等部门相继成立,这些部门的首脑称为“国务秘书”,实际只是宰相的助手。只要取得皇帝的赏识,宰相便是帝国全部权力的化身。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宰相是国家权力核心B.中央集权体制强化
C.民主政治具有脆弱性D.工业发展阻力重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