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反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列强侵华策略的转变
C.说明中国被列强瓜分完毕D.严重削弱了列强在华势力
2023-03-02更新 | 406次组卷 | 48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明日黄花。这种现象(     
A.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推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原因
D.列强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3 . 至1911年,中国已修成的铁路里程的93.1%控制在帝国主义手里。此外,外资还控制着中国机器采煤的91.9%(1912年),生铁生产的100%,棉纺生产的76.6%(1908年),内外航运的84.4%(1907年)。这类现象(     
A.导致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B.标志着中国沦为了殖民地国家
C.在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快速发展D.促使国家间平等关系逐步构建
4 . 1897年,德国出兵占领胶州湾,总理衙门两度求助俄国未果。11月,俄国主动提出“助华”,并派遣军舰进入旅顺、大连,俄皇表示:“俄舰借泊,一为胶事,二为度冬,三为助华防护他国占据。”据此推知,俄国的这一行为(       
A.促使清政府加强海军建设B.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
C.加重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D.证明“以夷制夷”策略有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0年6月26日,清政府要求地方各省准备对列强各国作战之际,上海道台余联沅代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与列强驻沪领事议定了《东南保护约款》:“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清王朝统治集团分化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6 . 《日本国志》是近代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所写的第一部日本通史和明治维新史。该书1890年刊行,但社会影响不太。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此名成为畅销书,社会上一时流行这样一句话:“此书早日广为辆行,省岁重二万万。”这一现象反映了
A.近代新思想的萌发B.民族危机推动思想解放
C.“中体西用”思想D.维新变法成为社会共识
2022-06-05更新 | 674次组卷 | 12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896年8月,李鸿章访问美国,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采访。记者:“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李鸿章:“你们(包括欧洲)曾提出必须来清国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建设铁路、电讯等,以及帮助我开发利用资源。但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坚持这点,我们欢迎。”这表明
A.美国垄断资本家企图对华商品输出B.美国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均优于中国
C.李鸿章认识到了中美本质上的差距D.清政府接受外资以维护主权为前提
2022-05-18更新 | 338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一位俄国随军记者在战地日记中描述当时北京的悲惨情景:帝王的伟大京都一半已被破坏和焚烧,已被躏糟得不像样子了,简直像一切都死绝了一样。使馆街两旁残存着一垛垛废墟,一堆堆石头,灰烬、垃圾和脏物遍地皆。中国人的尸体,一个挨一个地杂陈在马路上。到处乱丢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材料中的情景发生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C.鸦片战争期间D.中法战争期间
9 . 1909年,驻京各国使节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反对华商银行发行钞票;到1921年各外国银行又群起配合,要求“将现在施加于中国邮局、海关以及中东路等关于接受和行使外国银行钞券的限制全部取消”。这一现象表明
A.清政府被迫接受西方金融规则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重要手段
C.外国银行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各国相互勾结侵损中国国计民生
2022-05-07更新 | 312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在《马关条约》的谈判中,李鸿章对日方说:“我国人民对贵国抱怨之声甚多,然与抱怨之感怀相比,余个人也许应该感谢贵国唤醒了中华国人。”由此可见,李鸿章
A.认清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利的根源
B.认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加剧
C.肯定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启蒙作用
D.认同日方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2022-05-05更新 | 207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