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2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020-10-09更新 | 664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海关关册统计,1872年有外商343家,1882年有外商440家,1892年有外商579家。据香港一家刊物记载,在1865年,全国还只有外资企业78家,至1893年底已增至580家,主要集中于金融业、商业和航运业、工业三大类。这说明
A.外商资本投资的重点放在中国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主流
C.中国开放政策对外资有吸引力D.列强重视对中国的经济渗透
4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
189469.496.2624.25
190062.9911.2025.81
190555.7114.0430.25
191050.8916.1432.97
191448.3120.39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019-01-30更新 | 2763次组卷 | 68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英国官方统计,在1837年至1839年三年中,英国销华的合法商品总值平均每年不过91万多镑,而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值,每年竟达427万多镑。英国对外贸易的如此巨大逆差却是靠印度出产的鸦片向中国走私而得到平衡的。鸦片走私已成为中英、印三角贸易的生命线林则徐禁止鸦片走私就危及了英国对华贸易的根本利益,导致英国于1840年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但是这次战争并未达到英国的目的,因此16年后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迫使清政府把鸦片作为合法商品订入条约。

——摘编自陈翰笙《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读严中平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上、下卷书后》

材料二   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已求和三次,其中两次派使被拒,这时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为了求得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4月15日,中日双方举行最后一轮谈判,其间李鸿章在枝节问题上斤斤计较不已。例如最初要求从赔款二万万两中削减五千万两;甚至最后竟向伊藤全权哀求,以此少许之减额,贻作回国的旅费。而对于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则无任何异议。

——摘编自【日】宗泽亚《清日战争:1894~1895》

材料三   近代中国的历史,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痛心而沉重的。上至最高统治者慈禧老佛爷,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置国家利益于个人享乐之下;清末以来,官职无论大小均可卖得。在封建专制的清王朝统治下,人民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民主,整个国家是一片万马齐喑。

近代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摘编自古丽《中国输在哪里谈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在签订《马关条约》的谈判中的基本诉求。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B.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
C.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
2019-09-15更新 | 1288次组卷 | 42卷引用:安徽省江淮部分校2019届高三入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7 . 近代中国遭受了列强的多次侵略,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阅读下表。《1842—1901年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统计剪标》
国家俄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葡萄牙丹麦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日本朝鲜其他
条约数5972124124517712526741

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到20世纪初,列强经济的侵略方式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掠夺
C.众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负担加重
D.由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首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8 .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形象一:漫画中的晚清中国

(1)结合历史背景,图12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局势?图13做出“中国觉醒”判断的依据可能是什么?

形象二:新闻报道中的近代中国

《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抗日战争(节选)


1932年3月12日《上海及其周边的战斗:与中国军队在一起》
与中国军队在上海开战的日本人并没有预料到会遇上如此顽强的抵抗。
插图:中国士兵们在上海战区挖战壕

1938年5月14日《在敌人的后方骚扰日本军队:在山西的共产党游击队战士》
最近日本军队在山东前线所遭受的重创充分显示了中日战争中游击战的重要性……由共产党部队所组成的八路军已经跟中央政府的军队结成了联盟,共同抗击日军的侵略。
插图:八路军战士在山西训练使用缴获的反坦克炮

1939年8月12日《在华北抗击日军:训练男子与妇女》
插图:
抗日运动在中国各个阶层都深入人心的证据:五台山上来自西藏和蒙古等寺院的喇嘛们被编入了自卫队


1943年4月24日《中国在世界大战中所扮演的角色》
人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正在为同盟国的事业从事一项非常珍贵的工作,即在牵制住,并在某种程度上瓦解了一支庞大的日本军队。
插图:中国妇女在为美国志愿军“飞虎队”平整飞机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形象三:民意调查中的现代中国

美国盖洛普公司是全球最知名的民意调查机构,该机构民调统计结果为:

1961年,3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和平的首要威胁,认为中国人的特征为无知、好战、狡猾、奸诈。1972年,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民的主要特征逐渐转变为勤奋、聪慧、上进、诚实且带有艺术性。80年代,美国人对中国态度变得更加积极,1987年对中国持肯定赞赏评价的民众占65%。

(3)结合时代背景,对20世纪60、70、80年代美国的民调结果分别进行阐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