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反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列强侵华策略的转变
C.说明中国被列强瓜分完毕D.严重削弱了列强在华势力
2023-03-02更新 | 412次组卷 | 48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远恒佳景炎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如下图漫画《渔夫、剪刀和鱼》反映的历史事件(     
A.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源于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
C.体现列强进行商品输出的企图D.消弭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
2022-12-1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如表是某历史著作中一章的目录,其中“第四节”的目录应为
第一节民教冲突的产生
第二节天主教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冲突
第三节清朝官府对于民教冲突的态度
第四节

A.关于太平天国起义原因的商榷B.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C.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序幕D.清政府对于义和团的态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
A.备战充分B.知己知彼C.同仇敌忾D.盲目自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铁路建设经费主要以官款为主,建设的体制也以官办为特点。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铁路政策开始由官办转向商办,并最终实行了“借债筑路”的政策。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政的全面展开B.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严峻的内外环境D.抑商政策的调整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对国人的触动可谓微乎其微。这场战争的战场只是在上海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英、美、法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在当时国人的眼中也不是那么严重的损失,如割让给英国的香港岛对于庞大的中华帝国来说不过是一个区区弹丸之地,至于贻害无穷的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更是无足重……

——摘编自刘悦斌《晚清国人对中外关系认识的变化及应对》

材料二   中国现代化的演进以洋务运动所提倡的技术模仿为第一阶段之特征,但自强求富凡三十年,甲午一战化为乌有。知识阶层检讨之余,认为日本有宪法而强,中国无宪法而弱,立宪强国之说遂逐渐成为二十世纪初政学两界的共识。

——《中国百年宪政之路》

材料三   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改革之下成了亚洲唯一个世界列强,而作为当事人的清政府,他们的核心利益却还是维持满人的统治,延续大清的正统。所以,翁同龢可以因为限制汉人官员的力量砍掉北洋水师的经费……翁同龢跟李鸿章有矛盾,甚至在某地尚未失守时,谎报朝廷说已经失守。而慈禧办寿也可以为了热闹不要那艘后来成为日本联合舰队主力舰的吉野号,因为对清廷来说,卸磨杀驴也好,割地赔款也好,这些只是肌肤之痛。只要大清正统还在,祖宗之法不变,一切都还好说。这也是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之后,当日本用商船将活下来的976名清军战俘送还的时候,正在忙着给慈禧过大寿的清廷认为这些被俘的人属于不祥之人,甚至将军官革职,士兵遣散。

——摘编自《原来这才是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对国人触动微乎其微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走上探索宪政之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前夕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8 . 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回答:
(1)图一至图三所示场景分别与哪些战争直接相关?
(2)图一至图三中三个条约的共同危害有哪些?它们对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变化分别有什么程度影响?
(3)面对列强的侵略,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9 . 《马关条约》签订后,许多报纸竞相发表文章,喊出了“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君可玩,而我民不可玩”的呼声。官员们也上奏反对割台,一时间“章满察院,衣冠塞途”。由此可见,《马关条约》的签订
A.导致君主立宪思想兴起B.加速国人民族意识觉醒
C.激发民主共和观念传播D.鼓舞官员积极上书言事
10 . 下面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两场战争的示意图(部分),这两场战争的共同特点是
A.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B.都是因外力因素而被迫参战
C.战前双方军事力量大体相当D.战争结束时签订不平等条钓
2021-01-08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2021届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