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义和团运动的高潮发生在
A.山东地区B.长江流域C.京津地区D.东北地区
2017-11-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华侨、新桥、罗圩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37年7月7日,驻华北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与日本开始在华北地区驻军有关的条约是
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17-11-1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华侨、新桥、罗圩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晚清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但清王朝并未及时变革国家制度,一场令国人心痛的战争证明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这场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4 . 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因为这个条约 “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此信中的“新约”签于
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2017-11-1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华侨、新桥、罗圩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时人记载:“曾有学生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罪命.”这实质上反映了义和团运动
A.盲目排外
B.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C.反对生活西化
D.主张实施平均主义
6 . 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从中可知
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B.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
C.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
D.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
2017-10-13更新 | 480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甲午中日战后,许多中国人出于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担忧,开始认真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语言甚至儒家文明的价值,在许多方面,1895年后的中国失去了同一性和历史性。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A.阻断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
C.整合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
D.刺激了国人变革传统的愿望
8 .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是指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列强侵华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D.中国沦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附庸
2017-09-28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默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那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默然”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资讯传播、教育状况及民众观念的角度分析促成这种超越的因素。

(3)据材料三,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拒绝前去救援受敌攻击的福建水师;甲午战争期间,北洋水师抗击日本海军时,南洋水师保持中立,材料说明此时期
A.部分洋务官员视水师为个人私产B.清政府已经丧失军事指挥的权力
C.地方自强势力与清政府分庭抗礼D.新兴汉族地方割据集团逐步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